一方书屋搭建“时光博物馆” 60年守护“永不消逝的电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14:25 2

摘要:一道绘有灵动觅食之态、嬉戏之乐的水鸟和挺拔摇曳的墨竹屏风背后,隐藏着一位痴迷于无线电台60年的收藏者——王峻,不断跳动的频率信号记载着他数十年来与精密仪器和电路图打交道的日日夜夜,数十平方米的书房内陈列着一个又一个来自20世纪的“时光留声机”,封存着往昔的故事

一道绘有灵动觅食之态、嬉戏之乐的水鸟和挺拔摇曳的墨竹屏风背后,隐藏着一位痴迷于无线电台60年的收藏者——王峻,不断跳动的频率信号记载着他数十年来与精密仪器和电路图打交道的日日夜夜,数十平方米的书房内陈列着一个又一个来自20世纪的“时光留声机”,封存着往昔的故事与情怀,让沉默在远方的电波重“唤”新“声”。

从少年“玩咖”到收藏大家

“修旧如旧”守匠心

丰台区致公党原秘书长王峻如今已年近70,退休后的“早九晚六”生活常与无线电相伴。走进王峻的书房,满满五大柜子贴有标签的器材零部件整齐有序地排列其中,各种精密的探测波形和频率的仪器映入眼帘,这些数量庞大、历史痕迹久远的物件儿大部分都是王峻“淘”来的,而说起与无线电台的渊源,王峻笑着娓娓道来:“我父母是铁路部门的,铁路修到哪他们就到哪,所以我小时候在天津待了8年,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爱上了无线电。”

在三分钱买一根冰棍、一毛钱乘公交绕城一周的时代,小学时期的王峻便骑车奔走在天津大街小巷,停留在卖无线电器件的小门市户前寻觅着各式无线电台、单管机、锗管,还买来有关无线电和计算机的书趴在桌上自学,迄今为止不惜花费数十万元以求这些“珍宝”,这一学、这一玩就是近60年。

聊聊听收音机的感受、沟通使用通联电台设备的经验、展示自己收藏的精品设备……与三五无线电爱好者好友聚会也成了王峻退休生活的一部分。“玩无线电的算是一个小众群体,大家聚在一起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把我的这些宝贝带出去很骄傲。”王峻指尖轻轻抚摸着一台收藏的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珍妮斯牌民用收音机,眼神中满是温柔与眷恋。

王峻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已收藏了“绝版”国内外电子管收音机30余台、可通话机器30余台、黑胶唱片达到500余张,CD唱片300余盘。除了民间收藏家的身份外,王峻还是一名“无线电医生”,“修旧如旧”是他始终坚持的修理理念,上万件大到机器小到零件的老物件在他手里重获新生。“老的零件换成现代的可就不伦不类了。”王峻边演示修理一个手指粗的轴向老电容边说道。

解码历史磁盘上的时光密语

启动无线电的“跨界重生”

当开国大典庄严启幕,类似手提箱似的钢丝录音机缓缓转动,笔直挺立的天线仿佛时刻准备捕捉空气中那珍贵的声音信号,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随着钢丝的转动被精准留存,镌刻下新中国诞生的印记。这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片段,王峻拿出自己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的钢丝录音机向记者讲道,“国家元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讲话录音都是在钢丝录音机上录制的,我们现在需要把钢丝带上的声音转成数字信号再存到硬盘里留下来,这也是各地档案馆都在进行的‘抢救式’工作。”

作为“无线电医生”,也是屈指可数能修复钢丝录音机的“抢救者”,王峻让无线电台不仅成为收音的设备,更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老式钢丝录音机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留存着时代的温度,让原声得以重现,让公众能够聆听,在独具特色的“历史韵味”音质下既维系着文化根脉的延续,又让声音美学焕发新活力。

利用无线电台只能作收音使用?事实并非如此,无线电通信即使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通讯作用。“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的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往往会失去联络作用,照明设备也会无能为力,那么老百姓怎么获取消息呢?业余电台、广播在那时便能派上大用场。”王峻说。

倘若突然失去照明或是在人生地不熟的路途遭遇车没油的窘况该怎么办?家中备一台手摇发电式收音机、车中安装一台车载台便能解燃眉之急。

“人文性+真实感”

描绘无线电体育实践新图景

退役的20世纪50年代军用收音机、二战后德利丰根牌电子管收音机、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珍妮斯牌民用收音机、欧洲狮牌收音机、西门子牌“音乐柜”……数十种珍藏的收音机被王峻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柜中,客厅中西门子牌“音乐柜”传来的悠扬的歌声弥漫在这座“时光博物馆”中。简约优雅的长方形矩形设计、旋钮、按键等细节处的金属质感与木质柜体相得益彰,宛若一件艺术品静立于角落。“我在这里喜欢边工作边听收音机,听小说,这让我整个人身心放松。”王峻说道。

如今微信、QQ、微博等各种社交通讯软件发展迅速,一键便可将信息送往远处的大洋彼岸,又能轻松实现“面对面”视频通话,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无线电爱好者坚持守护这种“信号”并沉迷于此?人文性和真实感便是王峻给出的答案。

“无线电台有一种真实感,我背着电台,通过我的知识架设天线,手动调整、按几个按钮,在和别人通上话的瞬间我能获得乐趣和满足感,如果电台坏了或者天线没架好,通话质量就要受损,这种联通是真真实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王峻谈道。

2月13日是世界无线电日,5月5日是中国业余无线电节,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无线电通联如今不再是局限于小众人的聚会,而是更多成为科普的教育课程。“大家不知道的是,玩无线电通联既是一种乐趣,更是一项体育运动。”王峻介绍道。据悉,无线电领域有很多竞技比赛,在一定功率下收集和大洋彼岸的通联信息,完成后按各自的习惯打出或彩色或黑白的通联卡片,同时记载必要的信息,包括通联的时间、通联时间长短、信号的强弱,通联的内容、电台呼号等并进行互相邮寄,在规定时期内获取的通联卡片数量多者即为世界业余无线电通讯竞赛的优胜者。此外,当传统的捉迷藏游戏与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相结合,就成了一项趣味无穷的军事科技体育项目——无线电测向,俗称“猎狐运动”,在户外探索中培养环境认知,在体育锻炼中塑造竞技精神,更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为孩子们埋下科技兴趣的种子,让不同频段的电波永不消逝。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