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体化”全自动面粉加工生产线,笔者看到,从原麦淘洗、磨粉到电子秤包装,上上下下就两个人打理,“轰隆隆”的机器声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起搏器”,也让“家的味道”的全麦面、黑面等“粮头食尾”麦香四溢。
近日,随着全自动电动石磨的昼夜运转,宣化镇王马湾金谷坊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承接的5万斤黑小麦面粉加工装车外运。
“这是公司成立以来,接的最大的一笔原麦加工订单。”公司负责人王幸福说。
在“一体化”全自动面粉加工生产线,笔者看到,从原麦淘洗、磨粉到电子秤包装,上上下下就两个人打理,“轰隆隆”的机器声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成了村集体经济的“起搏器”,也让“家的味道”的全麦面、黑面等“粮头食尾”麦香四溢。
“生产线由毛粮储存、洗麦净化、高方筛精选、电动石磨加工、成品暂存组成,主要加工黑小麦面粉、全麦面粉,主机车间六台电动石磨同时运行,通过低速研磨,最大程度保留小麦的营养成分,满负荷运转一天可加工6000斤面粉。”车间负责人舒晓华说。
王马湾村家底薄,村集体经济“造血”弱,2021年,村“两委”班子走访时,无意间被村民一句“过去的人吃黑面,咽杂粮,身体健健康康,如今顿顿白米细面,生病的人反而多了”的话点醒。村上通过项目支持,对原有的村集体闲置的面粉加工坊改造升级,建成种植基地,加工硬质小麦、黑小麦全麦面粉、黑面,荞麦、玉米等谷物杂粮,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市场和消费者青睐。同时,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发展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不仅满足和丰富了市民的“面柜子”,还激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走上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
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娟说:“下一步,我们在巩固黑面、全麦面销售信誉的同时,还将手工面筋、粉皮、挂面、荞麦、农家晒醋、蜂蜜等深加工产品统一纳入‘金谷坊’品牌货盘,通过短视频、电商、‘一品一播’‘网红探店’‘现场展播’等线上线下的多元销售方式,让直播经济与实体加工紧密结合,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公司已与企业签订面粉订单5万斤,销售石磨面粉18吨,实现收入30万元。
近年来,宣化镇把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均衡发展、规范运行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源头活水,通过政策资金驱动、多措并举联动、结对帮扶促动,在监管、规范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行为的同时,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先后在台子寺、乐三、宣化、利号、寨子等村,新建人参果产业基地、“渔家乐”、储物场、养殖场、地磅房等厂房设备,围绕蔬菜、草畜、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引导村级组织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培植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来源,促进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全镇已有7个村有了各自的经济实体,11个村通过土地托管、场地租赁等方式增强了“造血”功能。(张富娟)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