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豹党:效仿中国和毛主席,领袖之一牛顿曾受周总理亲自招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7:16 1

摘要:那个年代的美国,表面上说“人人平等”,可实际上,黑人依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白人警察肆意殴打、骚扰,住在最破的房子里,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还要忍受一切制度上的不公。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句话,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黑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那个年代的美国,表面上说“人人平等”,可实际上,黑人依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白人警察肆意殴打、骚扰,住在最破的房子里,干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还要忍受一切制度上的不公。

那时候,很多黑人都在忍,有的忍一辈子,有的忍不下去了,被压着、打着、骂着,最后要么进监狱,要么死在街头。但也有一些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反抗。而在这些人中,黑豹党无疑是最有名、也是最具争议的存在。

1966年,休伊·牛顿鲍比·西尔在加州奥克兰成立了“黑豹党”,准确地说,全名是“黑豹自卫组织”。

他们两人怎么搭上的?是因为一场集会——反对美国干预古巴。他们站在同一个广场上,同仇敌忾,观点一致,谈得投机,很快成了朋友。聊着聊着,他们就想干票大的。他们认为黑人不能再等了,不能靠选票,也不能靠苦苦哀求政府放他们一马。他们决定自己干,效仿中国的革命经验,建一个自己的组织

但领导谁来当?他们拿出一枚硬币,扔了一下,牛顿当了国防部长,西尔成了主席。听起来像玩笑,但他们确实是认真的。

他们买来大量《毛主席语录》,在加州大学校园内贩卖,卖得火爆。20美分一本的书,他们卖一美元,差价再投入到组织发展中。这是他们早期的“融资”方式。学生们很买账,因为那时“毛主义”在全球左翼青年里是潮流,是象征革命的火种。

牛顿特别聪明,他明白单靠愤怒不行,还得有点法律知识。所以他自学法律,专门研究加州法律的漏洞。他发现,根据当时加州的法律,市民是可以合法持枪的,只要不是指着别人,只要枪膛里有子弹但没扣扳机,警察还真拿你没办法。

于是,黑豹党的成员全副武装,穿着黑衣黑裤,戴着贝雷帽,开始在街头“武装巡逻”,遇到警察查黑人,他们就站在一旁拿着枪围观,用法律跟警察斗。

这种震撼的场景,引发了全美的关注。他们不是恐吓,而是反恐吓。他们告诉所有黑人: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黑豹党和你站在一起。

黑豹党成立后,他们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黑人社区办“免费儿童早餐”项目。很多人想不到吧?他们不仅打枪巡逻,还办教育、开诊所、提供法律援助。他们还创办自己的报纸《黑豹》,向全国传播他们的理念。

他们讲的是“自卫”,而不是“攻击”。

就连FBI的内部报告也不得不承认,“黑豹党是唯一真正服务美国黑人底层社区的组织。”

可惜的是,越是做得好,越是引来政府的打压。

1967年,牛顿被控杀害一名警察而被捕,尽管证据不明确,但这成为政府打压他们的好借口。

1968年,马丁·路德·金遇刺,美国黑人陷入巨大悲痛,民权运动群龙无首。此时的黑豹党,试图接过民权运动的接力棒,但政府早已盯上了他们。

FBI启动了臭名昭著的“COINTELPRO”(反情报计划),重点监控和破坏黑豹党。他们设局、渗透、离间,甚至不惜使用暗杀。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69年弗雷德·汉普顿之死。这个年仅21岁的黑豹党领袖,极具个人魅力,力图让黑豹党摆脱单纯的黑人组织标签,联合其他种族、性别、贫困群体一起抗争。他有希望把黑豹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组织”。

但这也让他更危险。他被FBI收买的线人下药后,在睡梦中被警方开枪射杀,一枪爆头,当场身亡。

这场暗杀震动全国,但政府没有给出任何真正的交代。黑豹党因此元气大伤。

1971年,牛顿从狱中获释后,对黑豹党的未来一度迷茫。他想找答案。于是,在那年9月,他来到了中国。

是的,一个曾经在美国监狱里服刑的黑人革命者,亲身踏上了北京的土地。那时候的中国,刚经历文革初期,正处于革命的狂热状态。而毛泽东和周恩来,则成了很多亚非拉革命者的精神支柱。

牛顿此行,由中国总理周恩来亲自接见,待遇之高,非同一般。他在中国参观了人民公社、学校、医院,被安排住进国宾馆,受到极大礼遇。他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讲述黑人在美国遭遇的不公,获得学生热烈的掌声。

牛顿曾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很认同这句话。

可惜,他始终未能见到毛泽东本人。

临走时,他带回中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也重新点燃了自己的信念。他决定把黑豹党带回正轨,走向政治之路。

回国后的牛顿放弃暴力革命路线,开始推动黑豹党参与地方政治,争取合法身份。他鼓励西尔竞选奥克兰市长,希望通过“系统内部斗争”来改变黑人命运。

西尔确实赢得了不少选票,但最终还是败给了白人对手。表面上看,这是选民选择的结果;实际上,这背后有大量政治操控、资源倾斜和社会舆论的干预。

而与此同时,黑豹党内部开始出现严重裂痕

在国外流亡的克莱弗认为,牛顿“背叛了革命”,从暴力斗争转向“改良主义”。两人彻底决裂。

牛顿越来越疲惫,也越来越迷茫。他开始酗酒,吸毒,行事怪异。1974年,他居然开除了西尔,理由模糊不清,只能说是权力让他开始迷失。

此后,他再度因谋杀案被调查,逃亡古巴。几年后返回美国,又因贪污社区资金锒铛入狱。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家,最后成了毒品和金钱的奴隶

1989年,牛顿在奥克兰的一个街头,被毒贩一枪打死,年仅47岁。

而西尔则逐渐淡出政坛,成为一所大学的教师。他没有再卷入政治斗争,写书、教书,安度余生。

黑豹党走过的路,既令人敬佩,也让人唏嘘。他们曾燃烧过无数年轻人的热血,但最终却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为什么?

第一,他们从一开始就太强调武力,太急于求成。用“枪杆子”对抗美国政府,看似勇敢,实则鲁莽。没有广泛民众基础,也没有国际社会支持,仅凭一腔热血,很难持久。

第二,组织内部分裂严重。牛顿与克莱弗决裂,西尔被排挤,汉普顿被暗杀……本应团结一致的黑豹党,反而被搞得支离破碎。

第三,外部打压太强大。FBI布下天罗地网,动用一切国家机器打压黑豹党。对手是一个世界第一强国,仅靠一群热血青年,终究难敌。

但最深层的问题还是在于:人性和权力。理想再美好,如果组织结构不清晰、内部缺乏监督,迟早会走向崩溃。

黑豹党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没做成”什么。他们的愿景是对的:自由、平等、权利。但实现的方法,太理想化。

值得怀念的一页

今天回头看,黑豹党虽然失败,但他们确实留下了很多值得反思和纪念的东西。

他们敢于抗争,敢于站出来,在种族不平等的时代为自己争取尊严。

他们从中国的革命经验中汲取灵感,证明了跨国界的思想交流的力量

他们试图将理想化为现实,尽管没能成功,但他们至少尝试过——而这,已经比沉默更有价值。

就像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黑豹党选择了爆发。他们失败了,但他们也让世界看见了一个被压迫民族的尊严和呐喊。

来源:枕梦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