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大连理工,生而不凡!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6 17:53 2

摘要:1948年秋天,为了全国解放后的建设发展需要,党中央同意创办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均批阅了同意创办学校的文件。

5月9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出品

全国首部大学生主题沉浸式“大思政课”

大型电视专题片

《大道同行——校史里的中国》第六集

《与国同行——大连理工大学》

在CCTV-10央视科教频道首播

大工由党创办 与国同行的故事

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

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6000万

登上微博热搜社会榜+同城榜

获得多家媒体联动传播

播出当晚 大工师生 校友 家长……

通过多个渠道同步收看

每一个篇章 每一个故事

都让身为大工人的我们

深深共鸣 与有荣焉

专题片聚焦讲述了几代大工人

与国同行的奋斗历程

大连理工生而不凡的创校故事

你知道多少?

一起来回顾第一篇章——

【选择】

1948年秋天,为了全国解放后的建设发展需要,党中央同意创办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均批阅了同意创办学校的文件。

1948年11月2日,学校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筹委会将招聘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作为重要任务,从香港、上海、南京、杭州、青岛等地,通过党的地下组织和科技界、教育界有关人士,秘密招聘了一批向往中国共产党、愿意到解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分批从香港乘船到朝鲜,经沈阳/天津辗转来到大连。

学校首批教师中,有“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中国催化科学奠基人之一张大煜、中国军事通信工程奠基人毕德显、内燃机事业先驱者之一胡国栋、水利工程事业开拓者之一李士豪等各领域专家学者。

同时,一大批热爱中国共产党,向往新中国的青年北上来到大连,到达这所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成为它的第一届学生。

1949年暑期,大连大学上海区第二队新生出发前在码头合影。

学校首批学生中涌现出“中国雷达之父”保铮院士,“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俞鸿儒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院士,中国激光事业的开拓者王之江院士,无缝钢管行业带头人殷国茂院士,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开拓者姚骏恩院士等后来的学术大师、工程帅才、行业精英和治国栋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1949级校友保铮:“那个时候就知道,有个大学要在上海招生,是中国共产党办的一个学校。所以我到上海去投考学校的时候,就是奔着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去的,总是希望能够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1949级校友俞鸿儒的毕业决心书:“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四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大工首批师生

心怀浓厚的爱党报国情怀

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艰苦创业、开拓兴学

党办大学的红色基因

深深镌刻在大工人的血脉中

铸就了一流学府的办学底色

更滋养着大工不断奔涌向前

1960年,全国性的经济困难使得学校主楼施工因劳力短缺而暂停,全体师生亲手用一担担土、一块块砖建起了学校主楼。

1962年11月,主楼建设完成,至今仍在使用。60多年过去,土木无声,却唱出了大工人与国同行的青春之歌。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众托:今后一代一代的同学,都经常能够从这里头汲取一些力量。

面对党的期待 一代人选择成为大工人

面对初创艰辛 大工人选择风雨同舟

面对国家需要 大工人如何迎头追赶?

面对国际难题 大工人如何强势超越?

面对时代召唤 大工青年如何“接棒”?

来源:大连理工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