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洛,全境位于秦岭腹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生态屏障,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1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素有“南北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倍介绍商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高兴参加陕西省202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商洛市生态环境局,向各位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商洛,全境位于秦岭腹地,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生态屏障,先后荣获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1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2024年入选全国首批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管、实施重点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广袤的森林就像一座巨大的绿色宝库,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目前,全市有种子植物1012种,陆生野生动物358种,水生动物百余种,豹、羚牛、红豆杉、秦岭冷杉等各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在这里和谐相处,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下面,我就“十四五”以来商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制定实施了《商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2020-2035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建设、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保护工作依据及相关具体落实举措,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严格落实《商洛市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水利及公安、法院、检察机关等部门协作配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分工,初步形成了市级统筹协调、县(区)组织落实、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发布了《商洛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突出空间布局约束,将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环境敏感区纳入优先保护单元,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活动,开展生态功能受损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确保重要生态功能不降低。
二是开展监测评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支持,先后建成洛南、镇安等县及鹰嘴石省级自然保护区、丹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视频监控平台。通过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建立健全畜禽遗传资源档案,陕南白山羊和岭南牛(巴山牛)获批省级保种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种质资源4大类286份,镇安岭沟贡米、丹凤龙眼葡萄纳入第一批陕西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设立增殖放流平台7个,近三年增殖放流经济鱼类170万尾、珍稀濒危物种大鲵、多鳞白甲鱼1.1万尾,有效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了水生生物生态平衡。对全市5大河流12个省控断面开展了eDNA生物多样性采样监测,主要针对各个河流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鱼类等3个主要水生生物种群、数量随时空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监测分析,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精准依据。
三是强化监管执法,筑牢秦岭生态保护屏障。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实地核查中省下发的4批自然保护地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线索和5批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开展“清风”“网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及非法网络交易等活动,对涉及野生动物的野外栖息地、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猎捕、加工利用、运输流通、销售市场等开展全面排查。围绕秦岭“乱排乱放”“双高”交通建设及采矿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行为,严格“双查”工作机制,开展“利剑治污”“春雷行动”等秦岭生态保护专项执法,有效巩固秦岭生态保护成果。
四是实施重点工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施秦岭中段(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和“百万亩绿色碳库”示范项目,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深入探索生态产品永续化、可量化、金融化、市场化、多元化、系统化“六化协同”路径,积极推进碳汇经营权流转试点,2024年完成全省首批CCER林业碳汇交易,并发行了首张林业碳票,实现了陕西省CCER林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使生态“好颜值”实现经济高价值。实行“一树一策”“一群一档”,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洛南古柏”和柞水巴山冷杉群入选国家“双百”古树(群)。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实施陕西秦岭东段松材线虫病防控隔离带建设项目,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省控指标。自2024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以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为目标,推动生态要素变生产要素、生态价值变经济价值。建立核算评估机制,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梳理出农业产品、固碳释氧、休闲游憩、环境敏感型工业等17类275种生态产品。建成可视化生态产品价值和碳汇评估平台,实现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和碳汇量一键自动核算,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奠定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秦岭生态卫士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机制,积极争取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落地,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商洛力量。
来源:陕西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