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集控自平衡数智化电力铁塔施工成套装备”在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斩获金奖。该获奖成果以“轻量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攻克了复杂地形下特高压铁塔高效安全组立的行业难题,标志着我国电力施工装备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
近日,由华东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集控自平衡数智化电力铁塔施工成套装备”在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斩获金奖。该获奖成果以“轻量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攻克了复杂地形下特高压铁塔高效安全组立的行业难题,标志着我国电力施工装备技术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目前,在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晥3标)和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川9标),华东送变电公司应用各项新技术,助力施工效率提升。
一直以来,华东送变电公司积极构建“1+N”创新工作管理模式,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工作质效,推动输变电工程施工高质量发展。
研发“变形金刚” 高山组塔忙
2023年12月11日,在四川泸定县1000千伏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第8标段施工现场,华东送变电公司施工人员准备组立2R101号铁塔。当天组立的这基铁塔位于二郎山山脉半山腰,山坡坡度接近50度,距离悬崖仅1米左右。为安全完成高难度组塔作业,该公司应用了自主研发的组塔新装备——落地双摇臂抱杆用集控分体式轻型牵引装备。
随着落地双摇臂抱杆用集控分体式轻型牵引装备匀速收回牵引绳,地面作业人员辅助开展起吊作业,使塔材平稳升空。
塔上4名高空作业人员先接住塔材的一角,按照预定位置紧固螺栓,完成塔材的拼接。在距离塔基50米远的地面上,落地双摇臂抱杆用集控分体式轻型牵引装备操作人员密切注视着前方组塔作业,配合高空作业人员的施工节奏不断调节着手中的遥控杆,操纵装备上的机械手将塔材递到高空作业人员手中。抓取、挂接、紧固……一基171吨重的铁塔一层层迅速组立起来。
这项成果正是华东送变电公司自主研发的“变形金刚”。该公司聚焦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管控与效率提升这一重大课题,首创集控分体式牵引、自调节平衡吊装和可视化智能监测三大技术体系,通过轻量化抱杆设计使运输成本降低40%,液压同步牵引技术实现5毫秒级精准控制,智能力矩平衡系统将作业风险降低95%以上,施工吊装效率提升30%。
该成果还成功应用于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重大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理念为全球复杂地形电力施工提供了中国方案。
多模态技术条件下全天候弧垂观测仪应用于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
无人机助力 安全进度双监控
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晥3标)位于安徽六安,线路长度95.259千米,新建铁塔205基。这种点多面广的施工现场,不仅地形复杂,环境也很多变,人工巡查存在死角,也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华东送变电公司开展深入研究,将无人机与激光点云、声纹识别和红外监测等挂载设备进行组合使用,通过三维扫描和多光谱成像技术,实时监测人员违章行为、核对作业人员、及时发现无计划作业等,全天候对施工现场进行智能化监控,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巡查存在的盲区多、效率低等问题,为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其搭载的智能分析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施工进度变化,自动记录基础开挖、铁塔组立等关键节点的完成情况,并与计划进度实时比对,大幅提升了工程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将“四个管住”的安全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三维式建模 索道建设稳步推进
坐在办公桌前,能确定索道路径吗?之前,这绝对不可行;但现在,华东送变电公司研发出了“基于三维扫描的索道架设模拟系统”,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川9标)山区地形复杂、林木茂密,传统索道架设面临路径规划不精准、对地安全距离难以把控等难题。华东送变电公司应用“基于三维扫描的索道架设模拟系统”,通过无人机航测构建厘米级精度三维实景模型,将杆塔坐标与真实地形融合,智能算法自动分析坡度、植被分布等要素,规划出7条最优索道路径。随后该系统动态模拟运输过程,精准识别12处对地距离不足风险点,自动生成通道清理范围图,相较人工勘测减少35%林木砍伐区域。索道运输中,该系统还能实时计算悬倾角、牵引力等20余项参数,三维可视化界面直观展示索道受力状态,指导施工人员动态调整支架位置,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该技术的应用实现多维度突破性成效,一键生成索道断面图及工器具清单,将传统7天的方案设计周期压缩至8小时,通过数字模拟精准控制通道宽度,节约施工成本超200万元,减少林木砍伐量2300立方米。
多模态观测 测量难题勇突破
都说四季变换不停,位于四川大凉山的1000千伏川渝特高压(8标)却是雾天、阴雨天、晴天变换不定,多变的天气导致光学测量无法作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东送变电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技术条件下全天候弧垂观测仪”,实现了输电线路弧垂测量的技术突破。该设备攻克了传统光学测量在雾天和夜间无法作业的行业痛点,通过厘米级定位精度和自适应通信系统,可在完全无网络覆盖的山区实现连续稳定测量,测量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弧垂控制精度达到±1.5%,远超行业标准要求。
该设备在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应用期间表现优异,在山区雨雾天气累计完成超过20档距的高精度测量,突破恶劣天气限制,为架线施工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其三维可视化系统可实时显示导线弧垂变化,指导施工人员精准调整,使全线零返工。
华东送变电公司聚焦施工现场的“难点、痛点、堵点”,在线路方面完成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高海拔地区交流特高压组塔抱杆及施工方案优化研究;在变电方面完成GIS智能安装平台、继电保护模拟仿真平台的研发;在电缆施工方面完成基于多参数感知技术的电缆施工质量监测与控制平台研发与应用。2024年,该公司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深入推进机械化施工,支撑电网高质量建设。
本文来自【《国家电网》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