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门诊,我经常听到肾病患者或家属这样问。特别是吃了普利类(如贝那普利)或沙坦类(如厄贝沙坦)药物之后,看到化验单上肌酐升高,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肾功能更差了?
“医生,我吃了这个药后肌酐升高了,是不是要马上停?”
在门诊,我经常听到肾病患者或家属这样问。特别是吃了普利类(如贝那普利)或沙坦类(如厄贝沙坦)药物之后,看到化验单上肌酐升高,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肾功能更差了?
其实,这种升肌酐,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真正的“伤肾”。
类比解释一下:肾脏像是水龙头,普利/沙坦类药物是“减压阀”。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在“肾小球”(肾单位的过滤器),通过降低肾内压力、减少滤过负担,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但与此同时,它也会暂时减少肾血流量,就像拧小了水龙头,虽然更“省水”,但“水流”会暂时变小——这时候肌酐可能轻微升高,是可预期的“药理反应”,不是肾脏受损。
大量研究表明,肌酐在安全范围内的上升,反而意味着药物正在发挥保护作用:
一项系统性分析指出,ACEI或ARB类药物使用后,肌酐升高在30%以内是可接受的,往往在1~2个月内趋于稳定。如果坚持使用,长期来看肾功能反而更好。另一项针对心衰合并慢性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即便有轻度肌酐上升,坚持ACEI/ARB治疗的群体,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都显著降低。还有研究表明,高达30%的肌酐升高,并不影响药物的“护肾抗蛋白尿”效果,只要血钾稳定,完全可以继续用下去。如果你用了这类药,肌酐升了,不要立刻停药。先从这3方面来评估:
比如同时用了利尿剂、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水喝得很少等,这些会加重肾灌注下降,联合作用可能导致肌酐升高更多。
血钾>5.5毫摩尔/升就要谨慎使用,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加利尿剂辅助降钾。
1. 用药前后监测:
用药前测好肌酐和血钾;
用药后1周、4周再测一次;
之后每1~3个月复查一次。
2. 少量起始,慢慢加量:
特别是老年人、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较差者,建议从低剂量起步,避免一次加量过快导致急性损伤。
3. 合理补水,避免脱水:
喝水太少或拉肚子时,肾灌注下降,会使肌酐波动加剧。
4. 不要联合两种同类药:
ACEI和ARB不能同时使用,否则容易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恶化。
作为肾内科医生,我想对所有正在服用这类药物的肾病朋友说一句:
“这类药物不是肾的‘敌人’,而是最重要的‘守门员’。”
轻度肌酐升高是过程,不是问题本身;真正危险的是该吃却被吓得不敢吃!
你有没有因为肌酐升高,犹豫过是否继续用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我会尽量为你解答!
你也有相关经历吗?欢迎留言讨论,让更多肾友看到这篇文章!
Mangrum, A., & Bakris, G. (2004).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 safety issues. Seminars in Nephrology.
Siddiqui, M., et al. (2015). Use of ACE Inhibitors or ARBs in Heart Failure with AKI. Circulation.
Ahmed, A. (2002). Use of AC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Creatinine Rise as a Predictor of Long-term Benefi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来源:气血平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