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糜子生育期短、水分利用率高、耐盐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够在防灾减灾、稳产增收中发挥作用。根据产需形势和气候特点,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科学选种,适时轮作,基肥为主,抢墒播种,综合防治,适期收
糜子生育期短、水分利用率高、耐盐碱,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能够在防灾减灾、稳产增收中发挥作用。根据产需形势和气候特点,农业农村部杂粮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以“科学选种,适时轮作,基肥为主,抢墒播种,综合防治,适期收获”为重点的2025年糜子生产技术意见。
(一)科学选种,播前处理。糜子对光温反应较为敏感,不同产区要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选择熟期适宜、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杜绝跨区域盲目引种。东北、华北区以糯性品种为主,西北地区以粳性品种为主。播前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播前进行拌(闷)种,防治黑穗病等常发病害。
(二)合理轮作,精细整地。糜子存在一定程度的连作障碍,宜轮作倒茬。东北春糜子区可与玉米、大豆、高粱、油菜等作物倒茬,整地时应确保还田秸秆翻盖完全、耙平整细;西北春夏糜子区可与马铃薯、豆类、玉米等作物轮作倒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灭茬、立土晒垡、熟化土壤、纳雨蓄墒。秋整地田块春季可浅旋耕灭草;春季整地宜深松,尽量打破犁底层。由于春季整地造成耕层土壤过虚,容易造成“吊苗”,因此,整地后一定要及时镇压,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表土平整。鼓励耕、耙、耱、镇压连续作业,打好播种基础。
(三)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确定氮磷钾用量。施肥以基肥为主,结合春季整地一次施入。一般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纯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4公斤。拔节期结合中耕亩追施尿素5—7公斤,挑旗期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后期脱肥。水肥条件好的高产田块可在8—9叶期至抽穗期雨天进一步亩追施尿素5公斤。覆膜种植提倡一次性施肥,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120天控释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公斤,氧化钾4公斤。
(四)抢墒播种,合理密植。糜子种植区域跨度大,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抢墒播种。东北春糜子区在4月下旬—5月下旬播种,北方春糜子区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一般采用机械条播或穴播,气候适宜区可采用平地播种,旱区鼓励采用垄上播种,高寒冷凉区可采用覆膜穴播或膜侧穴播。糜子籽粒小,顶土能力弱,播深3—5厘米,覆土不宜过深。一般亩播量1.0—1.5公斤,亩基本苗4—6万株。在盐碱地区可适时晚播,播种量可增加20%—30%,同时搭配深沟浅盖法播种方式来减少盐害,促进发芽。
(五)中耕除草,综合防治。拔节期及时中耕除草,达到苗眼清晰、无杂草。虫害包括粘虫和粟茎跳甲等,可苗期使用杀虫剂喷雾防治。病害包括散黑穗病、红叶病等,黑穗病可通过轮作换茬、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药剂拌种等防控;红叶病可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清除地边杂草等方式防治。注意驱避麻雀。盐碱地种植可播前灌1—2次水压盐;苗期勤中耕松土,切断毛细管,阻止盐分上升。
(六)适期收获、及时脱粒。生产中一般待穗基部籽粒变硬时即进入适收期,收获过晚易风吹落粒,注意及时收获。机械收获时收割与脱粒分别进行,收割后可以成捆堆放晒穗,后熟7—10天再及时进行脱粒。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