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读字丨一根“刺儿”的千年之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22:26 3

摘要:其实,早期“刺”字的含义很单纯,就是指“木芒”,即一些植物上的“刺儿”,比如刺梨、玫瑰等等。因此,表示“刺儿”的甲骨文还有另外一种写法(见图2)。

近年来,贵州刺梨持续出圈,盘州,更是享有“中国野生刺梨之乡”的美誉。那么这个“刺”是什么呢?

“刺”的本义是用有尖的东西插入、扎入,这从“刺”字的甲骨文写法上就能看出(见图1)。不同的是,甲骨文的这个“朿”字,没有“刂”,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早期“刺”字的含义很单纯,就是指“木芒”,即一些植物上的“刺儿”,比如刺梨、玫瑰等等。因此,表示“刺儿”的甲骨文还有另外一种写法(见图2)。

秦统一文字后,人们在“朿”的右旁加了个“刂”,就有了小篆的“刺”的写法(见图3)。这时的“刺”字就有了刺入、扎入的意思。而原来“朿”的写法就被闲置,成了“刺”的异体字。

到了汉代,文字产生隶变的时候,由于“刺” 的左旁和“夹”字比较相像,就把“朿”误写为“夹”。于是,“刺”字的隶书写法就有了很大不同(见图4)。

汉代时,“刺”字多数被用作“通达”的意思。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刺者,达也,若针之通结也。”就是说,“刺”是通达的意思。

“遍谈百刺”的故事也说明了此意。三国时,魏国大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荣是个神童,日诵千言,过目辄识,七岁能诗文。皇帝曹丕听说后召见他,宾客有上百人,人各一刺,上书爵里姓名。夏侯荣一过目,与之接谈,不谬一人,人人称奇。这个故事中说的“刺”就是指“名刺”,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上百宾客,人人有“刺”,可见“刺”在当时的流行。

而刺史的“刺”,正取了这个意思。

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每个郡设一个郡守。汉代承袭了秦的郡县制,但同时还有封国存在,这样管理起来就很混乱。文帝刘恒继位后,就另派官员临时出刺各地,以督察百官,这就是“刺史”。“刺”就像刺一样穿插到全国各地,通达、掌握各地官员的治理情况;“史”就是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然而,“刺史”当时只是个临时差事,后来发展成为地方上的最高长官。

从“刺”的字体演变可以看出(见图5),“刾”和“刺”两种写法同时存在,汉字简化以后,都统一为“刺”这个字形。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