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在重庆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国家气象中心、部分省市气象局齐聚重庆,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智慧气象如何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第1眼TV-华龙网讯(李舒 谭玉玺)5月16日,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在重庆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国家气象中心、部分省市气象局齐聚重庆,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智慧气象如何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与会代表在磁器口调研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应用成效。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预警信息5-10分钟内传达公众
近年来,重庆气象部门在积极推进超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据介绍,全市气象站点监测间距已从6.2公里加密至2.9公里,雷达监测覆盖率从65%提升至95.8%。短时临近预报时空分辨率提升到分钟级和公里级,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突破60分钟。同时,也协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分类分级分层分场景的预防措施15万余条,与普适性气象预警精准匹配和智能发布,预警信息的针对性显著提升。
重庆建立了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通过预警电子围栏技术和应急广播、移动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实现预警信息1分钟直达政府、3-5分钟触达应急责任人、5-10分钟内传达至公众。
御天・智慧防灾系统。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另外,重庆气象部门协同14个部门建立了与暴雨、高温、低温雨雪冰冻关联的15类灾害风险预警联防机制。预警联动一件事在市区县三级城市运营治理中心贯通运行。
重庆市气象局副局长杨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持续深化精密监测、精准预警、智能联动三大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气象预报与灾害预警无缝衔接、应急响应智能触发、“一点触发靶向防御”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坚实气象保障。
数字防汛系统提前7天预知嘉陵江涨水
作为本次全国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暨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现场会的举办地,沙坪坝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大会期间,与会嘉宾们赴沙坪坝区气象局、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磁器口防汛现场观摩。
重庆首个数字防汛系统——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整合嘉陵江全流域气象、水文及区内12个部门41类数据,打造“流域洪涝”“城市积涝”数字应用场景,接入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获取嘉陵江涨水风险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7天,获取水情预警时间由原来的提前1天到现在的提前2-3天,预警指令下达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2分钟,人员转移撤离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30分钟,最大程度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面对极端天气,该系统已多次发挥关键作用。2023年7月5日,嘉陵江磁器口段水位升至175.43米,系统提前6天预测涨水气象风险、提前1天预测洪峰过境时间及流量,准确预判汛情,高效服务除险清患;2024年7月12日19时,嘉陵江洪峰过境中心城区,磁器口段最高水位181.48米,沙坪坝区政府通过系统开展应急指挥调度,提前撤离商户和物资,有效避免了人员财产损失。
“到沙坪坝现场体验,感受到了重庆气象部门深入和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动,推进了气象预警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延伸。”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表示,重庆通过和各个部门的紧密协作和应急联动,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把气象精准预警,真正做到了和基层防灾减灾应急责任人应急联动,让预警信息既发得出,又叫得到,让防灾减灾应急责任人真正能够看得懂、用得好。
重庆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走在全国前列
大会期间,多个省市从气象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分享经验。
“重庆是地处于亚热带的季风的湿润气候,降雨比较充沛,地形比较复杂,还有较大的农村区域,是长江中上游的超大型城市,也是生态屏障,所以它的防汛压力是比较大的。”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应急减灾处处长王超表示,重庆在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联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数字化的智慧大城市防汛样板,特别是沙坪坝区,开发了自己的“知天・沙坪坝区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在全国非常领先。
“此次大会为重庆气象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推动力,我们仍需要通过深化数智气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水平。同时还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完善联合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机制和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推动‘气象+’行动,赋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气象局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文钧说,下一步,将推动重庆气象高质量发展应从技术迭代、机制创新、服务升级等多维度协同发力。
具体来看,重庆将深化智慧气象体系技术攻坚,推进“四天系统”迭代升级,加速研发“天资•12h”人工智能预报大模型2.0版,加速重庆气象业务的智能化升级。同时,固化跨领域协同防灾机制,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完善“31620”递进式服务。此外,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围绕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体系构架,积极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