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歌谣描绘了古代先民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自给自足、顺应自然生活方式的自得其乐,以及对所谓“帝王之力”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一种原始而纯粹的自由生活观念。
《击壤歌》
原文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文章主旨
这首歌谣描绘了古代先民简单质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自给自足、顺应自然生活方式的自得其乐,以及对所谓“帝王之力”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一种原始而纯粹的自由生活观念。
字词理解
日出而作: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作”在这里指劳作、工作。
日入而息:太阳下山就休息。“息”即休息之意。
凿井而饮:自己挖井取水来饮用。“凿”是挖掘的意思。
耕田而食:耕种田地收获粮食来维持生计。
帝力:帝王的力量、权力。“帝”一般指帝王;“力”表示力量、影响力。
何有于我哉:对我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意思是这种帝王的力量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句子赏析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几句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按照太阳的升落规律进行劳作与休息,自己动手凿井获取水源,耕种土地收获食物,展现出一种自给自足、顺应自然节奏的生活方式,充满了质朴的生活气息。这种生活方式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扰,人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存所需,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独立的品质。
“帝力何有于我哉”这句反问则进一步深化了歌谣的内涵。它表明在这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里,帝王的权力、力量似乎与百姓的生活毫无关联。百姓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自得其乐,并不觉得需要依赖帝王的力量来维持生计或获得幸福。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百姓对自由、自主生活的认知,以及对政治权力的一种超脱态度 。
艺术特色
整首歌谣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最直白的话语描绘出最真实的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以简单的短句排列,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符合古代民间歌谣的特点,便于在民间广泛传播,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心声。
文化意义
《击壤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不仅记录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崇尚自由、倡导勤劳自立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从这首歌谣中,后人可以窥探到古代社会的原始风貌,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最本真的追求与向往,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远古时代##最古老的诗歌#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