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泌”| 高血压+反复自发性低钾:想到了病因,却险些漏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05:27 3

摘要: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的鉴别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极其重要。最近碰到了一个病例,却因为某些检查的轻度异常甚至“正常”,险些漏诊真正的病因,一起来看看这个教训深刻的故事吧!

作者:徐乃佳 武汉市中医医院

本文经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低钾血症

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其病因的鉴别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极其重要。最近碰到了一个病例,却因为某些检查的轻度异常甚至“正常”,险些漏诊真正的病因,一起来看看这个教训深刻的故事吧!

徐乃佳

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 武汉市中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

• 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7年制,专业方向为内分泌代谢病防治

• 武汉市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湖北省中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武汉市医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垂体组组员

•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或主持国家及市级课题3项

0

初诊

基本情况:患者男,39岁,因“口干多饮4月”入院。入院前门诊查空腹血糖8.37mmol/L。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血压180/90mmHg,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 qd),血压在150/100mmHg 左右,有重度脂肪肝、肾结石病史。

体格检查:身高178cm,体重指数28.84kg/m,腰围96cm,血压150/100mmHg,脉搏78次/分,心肺腹未及异常。无痤疮、皮肤紫纹、满月脸等其他体征。

相关辅检: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7.84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18.84mmol/L,血电解质:K+3.2mmol/L,余正常。超声示中度脂肪肝、肾结石等。心电图未见异常。

初步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低钾血症查因、肥胖症等。

诊疗思路:患者低钾血症病因未明,根据图1思路,完善24h尿钾、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24h尿钾27.4mmol,血气分析示代谢性碱中毒。

图 1 低钾血症鉴别思路

(来源于:实用内科学及Gitelman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结合上述检查及鉴别思路,患者属于肾性失钾合并代谢性碱中毒、高血压,根据图1很容易想到需要排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故停用氨氯地平、改用特拉唑嗪降压治疗1周后,完善立位肾素及醛固酮测定:立位醛固酮261.45pg/mL(40~310),肾素浓度29.62mU/L(4.56~46.56),醛固酮肾素比值(ARR) 0.88(>2.0为阳性,需进一步确诊PA),故无需进一步排查PA。随后完善的隔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24h游离皮质醇正常,患者也无皮质醇增多症的体征,故也不考虑库欣综合征。

患者低血钾原因仍不明朗,加之血钾为轻度降低,因此暂时给予补钾、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降糖、继续氨氯地平片降压治疗出院。

0 随访及复查

随访期间,患者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 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餐后血糖7~9mmol/L;尽管每日补钾3g~4.5g,血钾也仅能维持在2.8~3.2mmol/L,无法完全达到正常范围。

再次复查24h尿钾(留尿期间已暂停补钾),竟高达87.29mmol!!直接行卡托普利试验,结果见表 1。

表 1 患者卡托普利试验结果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版)》将卡托普利试验服药2h 血醛固酮抑制率<30%、绝对值>110 pg/ml 作为诊断PA的切点,因此该患者诊断考虑PA。完善肾上腺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示:左侧肾上腺结合部见类圆形结节灶,大小约1.4cm*1.2cm,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边界尚清,延迟期廓清,考虑腺瘤;右侧肾上腺外侧肢邻近结合部见大小约0.5*0.9cm结节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考虑结节样增生,见图 2。

图 2 患者肾上腺MRI增强扫描

0

反思

首诊:为何错过了PA?

PA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的自主性过度分泌,增强保钠排钾作用,水钠潴留,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上常表现为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4%~14%。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PA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7倍,死亡风险增加2.5倍,早期诊治能够显著降低PA相关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国内外指南建议将ARR作为PA的筛查方法,但ARR测定易受药物及年龄、性别、饮食等其他生理因素等的影响,进而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表2)。上述病例中的患者初诊筛查PA时已经服用较长时间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DHP-CCB),虽筛查前停用,但停用时间较短,且存在未纠正的低钾血症,二者均是导致ARR呈现假阴性的原因。如果不是患者持续低钾血症,血压难以达标,可能不会进行后续的深入检查。

表2 导致 ARR 假阳性或假阴性原因

注:↑ 表示升高,↓ 表示降低,→ 表示无明显影响。重复箭头(如 ↑↑)表示影响程度更显著。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DHP-CCB: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筛查:能筛尽筛,做足准备

PA的筛查不局限于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版)》和《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的建议筛查人群有所不同(表3),但有条件的话还是能筛尽筛。

表3 建议筛查PA的人群

注:PA: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筛查前,还应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保证ARR的准确性,主要包括:

➤尽量将血钾纠正至正常范围,维持正常钠盐摄入。

➤理想状态下,停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及甘草提炼物至少4周,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至少2周再进行检测,可换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降压治疗。

➤大部分高血压药物对ARR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停药、换药过程烦琐、依从性差,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如无法停药,应结合药物类型及筛查结果综合考虑,必要时在药物洗脱后重新筛查。

➤检测ARR当日,患者需在早晨、非卧位(坐位或站位)2h后抽血,宜空腹。

在计算ARR时,醛固酮的单位一般为ng/dL或pg/mL,二者转换公式为1ng/dL=10 pg/mL,而肾素的测定有两种,一是肾素活性,常用单位为ng·mL-1·h-1;二是肾素浓度,常用单位为mU/L。ARR的切点因肾素单位的不同而不同,《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指出,基于肾素浓度的ARR切点为2.0(ng/dL)/(mU/L),基于肾素活性的ARR切点为30(ng/dL)/(ng·mL-1·h-1)。

对于无法停药换药的患者,其ARR筛查结果应作如下合理解读:服用导致ARR降低(假阴性)的降压药时,ARR高于切点者应判断为筛查阳性;服用导致ARR升高(假阳性)的降压药时,ARR正常可除外PA。

ARR阳性患者可选择卡托普利试验和(或)生理盐水试验等进行PA的确诊。对于卡托普利试验的结果解读,《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版)》推荐卡托普利试验后2h血醛固酮浓度>11ng/dL为阳性,美国指南推荐卡托普利试验后血醛固酮浓度抑制率<30%为阳性。

上述患者在进行卡托普利试验前,持续使用可导致醛固酮降低、肾素水平升高的钙离子拮抗剂,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的绝对值和抑制率仍超过切点,因此确诊PA无疑。

04 后续存在的问题及治疗

确诊PA后,需要对PA进一步分型,包括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醛固酮分泌瘤,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即手术或药物治疗。就上述患者而言,MRI示左侧肾上腺腺瘤,右侧肾上腺增生可能,可以将患者分型为醛固酮瘤吗?

当然不行。导致该患者PA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单侧肾上腺病灶所致,一种是双侧肾上腺病灶所致。因此可能的分型包括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如患者有手术意愿,可通过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来明确有无优势分泌,以进一步帮助分型和确定手术方案。

由于患者暂时拒绝有创检查和治疗,要求药物治疗。一般予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以20mg/d起始,根据血压及血钾调整螺内酯剂量,最大剂量可达100mg/d,可联合其他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物。该患者最终螺内酯用量为20mg bid。并联合氨氯地平(5mg/d),血压稳定在120~130/70~80mmHg,血钾控制在4.2mmol/L左右。

总之,在PA的诊治过程中,应秉持规范筛查、科学解读结果、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以避免误诊漏诊,改善患者结局。

信源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4版)[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5, 41(01):12-24.

[2]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 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5, 64(04):288-301.

[3]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肿瘤内分泌学组,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 肾上腺静脉取血操作规范和结果解读专家共识(2025年版)[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25, 19(01):1-7.

[4]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等. 实用内科学. 北京:2017.

[5]陈丽萌, 张抒扬, 张磊, 等. Gitelman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J]. 罕见病研究, 2022, 1(01):56-67.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