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人走了很远的路,只为证明自己能走得更远;有些人停留在原地,只为等待那个走远的人回来。
时间像一条河流,缓慢而坚定地冲刷着每一段无法愈合的伤痕。
亲情就像沉入河底的石头,表面看不见了,但它始终在那里,固执地等待着被人发现。
有些人走了很远的路,只为证明自己能走得更远;有些人停留在原地,只为等待那个走远的人回来。
01
2024年的深秋,天空蓝得刺眼。程远山拄着拐杖,沿着公园的小路慢慢走,风把落叶吹到他脚边。七十岁的年纪,走一圈都要花上将近一小时。他的背微微驼着,像是扛了一辈子的重担。
"老程!"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程远山转过身,看到赵明谦朝他挥手,脸上挂着笑容。赵明谦比他大两岁,退休前是市医院的内科主任。
"老赵。"程远山点点头,停下脚步等他。
赵明谦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盒子,走到程远山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刚从儿子那拿到的,前两天他从国外回来,给我带的茶叶。听说是什么高级茶,一小盒要好几百。"
程远山笑了笑,没说话。
"你儿子最近怎么样?还在国外?"赵明谦随口问道。
"挺好的吧。"程远山的声音很轻,像一片落叶,飘飘忽忽地不知道要落在哪里。
赵明谦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没再多问。两人沿着小路慢慢走,聊着最近的天气,聊着老同事的近况,就是不再提各自的儿子。
回到家,程远山把拐杖靠在墙边。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程远山还没有那么多皱纹,妻子柳婉如站在他身边,女儿程青抱着当时只有八岁的外孙女程澄,儿子程林站在最边上,微微抿着嘴。
那是十年前拍的照片,也是程林离开前最后一次全家团聚。
程远山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那场争吵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2014年的夏天,程林刚刚拿到了国外一家知名医院的邀请,可以去那里深造。程远山坐在餐桌前,脸色铁青:"你好不容易考上医学院,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现在终于能为人民服务了,你倒好,要跑到国外去。"
程林放下筷子:"爸,我只是去学习先进技术,以后还是会回来的。"
"学习?国内就学不到吗?你看看我这辈子,当了一辈子老师,教了多少学生,哪个不是在国内好好学的?"程远山的声音提高了,"病人需要你啊!你是医生,救死扶伤是你的责任!"
"我也需要更好的发展空间!"程林也提高了声音,"您永远不理解我想要什么!您只在乎您心里那套老观念!"
柳婉如在一旁劝着:"别吵了,吃饭吧,饭都凉了。"
但没人听她的。父子俩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最后程林摔门而去。
一周后,程林办好了手续,只留下一张纸条:我走了,不用联系我,我会好好的。
"爸?"
一个声音打断了程远山的回忆。他睁开眼睛,看到柳婉如站在面前,手里拿着电话:"青青打来的,问我们明天去不去她家吃饭。"
程远山点点头:"去吧。"
柳婉如接着跟电话那头说:"我们去...对,明天中午...澄澄高考复习怎么样了?...嗯,让她好好休息...好,明天见。"
挂了电话,柳婉如坐到程远山身边:"青青说,澄澄最近学习压力大,想让我们去开导开导她。"
"嗯。"程远山点点头。
柳婉如看了看丈夫,犹豫了一下,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我今天看医学杂志,看到林林的一篇论文被评为年度最佳研究...你要看看吗?"
程远山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然后缓缓摇头:"他在国外过得很好,不需要我们挂念。"
柳婉如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起身去厨房准备晚饭。
等妻子走后,程远山拿起茶几上的手机,点开了那篇新闻。屏幕上,程林穿着白大褂,站在一群外国医生中间,手里拿着一个奖杯。程远山盯着儿子的脸看了很久,然后把新闻保存到了手机里。
02
第二天中午,程远山和柳婉如去了女儿家。一进门,程澄就喊着"外公外婆"跑过来。程澄今年十八岁,正在准备高考,穿着校服,扎着马尾辫,是个活泼的女孩子。
"你们来了。"程青从厨房出来迎接父母,"饭马上就好。"
饭桌上,程青讲着学校里的趣事,程澄抱怨着学习压力大,柳婉如给外孙女夹菜,程远山静静地听着。气氛很和谐,但每个人都默契地避开了一个话题:程林。
程青的丈夫早逝,这十年来,她一个人抚养女儿,教书育人,照顾父母,忙得很少有自己的时间。程远山看着女儿额角的白发,心里有些愧疚。
"你最近身体怎么样?"程青问父亲。
"挺好的。"程远山的声音有些沙哑。
程青皱了皱眉:"你的声音听起来不太对劲,最近去医院检查过吗?"
程远山摇摇头:"老了,有点小毛病很正常。"
"爸!"程青放下筷子,"你这种想法不对,有问题就要及时看医生。明天我陪你去检查。"
程远山摆摆手:"不用了,我自己能处理。"
吃完饭,程远山感到一阵胸闷,但他没告诉任何人。回家路上,他走得很慢,柳婉如不时关切地看着他。
一周后的一天,程远山在超市买东西。他推着购物车,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柳婉如和程青站在床边,脸上满是担忧。
"爸!"程青握住他的手,"你晕倒了,医生说你的心脏出了问题。"
程远山想坐起来,但一阵剧痛让他躺了回去。
这时,一位中年医生走了进来,看到程远山醒了,点点头:"程先生,我是姜医生,您的主治医师。您的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心脏瓣膜疾病,比较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程远山皱起眉头。
姜医生点点头:"是的,但考虑到您的年龄和病情复杂度,手术风险很高。我建议您转到省立医院,那里的设备更先进,也有更专业的心脏外科团队。"
程青马上说:"好,我们听医生的建议。"
回到家准备转院物品时,程青小心翼翼地对父亲说:"爸,我想联系一下林哥。他在心脏外科很有名,也许能帮上忙..."
"不行!"程远山的语气异常坚决,"十年没联系了,他早已把这个家忘得一干二净。"
柳婉如默默地流泪,程青看着父亲倔强的样子,心疼又无奈。
那天晚上,程澄来到奶奶房间,轻声说:"奶奶,我其实一直在网上关注舅舅,他在国外很厉害,经常发表论文,得奖。我还看到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的技术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心脏手术...但我没敢告诉外公。"
柳婉如抱住外孙女:"谢谢你,孩子。但你外公现在还接受不了。"
第二天,程远山的病情突然恶化,胸痛加剧,呼吸困难。医生紧急处理后,更加坚定了转院建议。
赵明谦来探望老友,在病房里,他拉着程远山的手,声音低沉:"老程,这次真的很严重,你应该放下固执,为了家人好好治疗。"
程远山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没有回答。
03
转入省立医院后,程远山接受了更详细的检查。主治医生告诉他们,他的情况需要尽快手术,但医院手术排期很满,至少要等三个月。
"三个月?"程青焦急地问,"我父亲能等那么久吗?"
医生摇摇头:"实话说,很勉强。但我们会尽力调整,如果有变动会通知你们。"
回到病房,程青看着父亲消瘦的脸,下定了决心。她回到走廊,拿出手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我想试着联系林哥。"
柳婉如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好,试试吧。"
程青找到了十年前哥哥留下的邮箱地址,写了一封长信,述说了父亲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她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个邮箱可能早已废弃。
三天过去了,没有回音。程青又尝试通过医学界的朋友打听程林的消息,终于通过一位曾在国外进修的医生,得到了程林现在工作的医院信息。
一周后,程青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邮件,她的手微微发抖。
邮件很简短:"我会尽力帮助。需要详细的检查报告和医生诊断。但不要告诉爸爸是我在帮忙。——程林"
程青如释重负,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柳婉如流着泪,说:"他还记得我们..."
两天后,省立医院的主治医生通知程青,有一个专家团队愿意接手程远山的手术,可以提前排期。
"专家团队?"程青惊讶地问。
医生解释道:"是的,是我们医院与国际医疗机构的一个合作项目,专门为有困难的患者提供援助。你父亲的情况符合条件,被选中了。"
程青明白,这一定是程林的安排,但她按照约定,没有告诉父亲真相。
手术日期定在两周后。这期间,程远山的情绪时好时坏。有一天,他听到两个护士在走廊上小声讨论。
"听说这次手术团队里有个从美国回来的专家,特别厉害。"
"真的啊?是谁啊?"
"好像姓程,具体不清楚,反正很年轻,在心脏瓣膜手术方面很有名。"
程远山的心猛地跳了一下。程,这个姓氏并不少见,但他还是忍不住想到了儿子。他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要多想。
手术前一天,程远山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夕阳。柳婉如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
"老伴,别害怕,"柳婉如轻声说,"医生说这个团队很专业,手术成功率很高。"
程远山点点头,突然说:"如果...如果我这次手术不成功,你别太难过。"
"说什么傻话!"柳婉如的眼眶湿了,"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程远山沉默了一会儿,低声说:"这些年,我对林林太严厉了..."
柳婉如惊讶地看着丈夫,这是十年来他第一次主动提起儿子。
程远山继续说:"我那时候只想着他应该留在国内,为国家作贡献。我没想过他自己的感受,他的梦想...现在想想,我错了。"
柳婉如紧紧握住丈夫的手:"他会理解的,他只是需要时间..."
程远山摇摇头:"十年了,他已经在国外有了自己的生活。我们老了,不该再打扰他。"
柳婉如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默默流泪。
04
手术当天早上,程远山被推入术前准备室。他看起来平静,但手指不停地颤抖。程青和柳婉如陪在身边,不停地安慰他。
姜医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资料:"程先生,手术方案有了一些调整。我们邀请了一位专家加入团队,他对您这种类型的手术有丰富经验,会担任主刀医生。"
程远山点点头,没有多问。
姜医生看了看手表:"专家团队已经到位,马上就开始手术准备。家属请先到外面等候。"
柳婉如和程青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准备室。程远山闭上眼睛,感受到麻醉药开始在静脉注射。
这时,一位戴着口罩的医生走了进来,在他身边停下。这位医生身材高挑,眼睛有神,看不出年龄。他开始检查程远山的各项生命体征,动作娴熟而专业。
"程先生,不用紧张,"医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声音温和而坚定,"这种手术我做过很多次,您的情况很适合我们的手术方案。"
程远山睁开眼睛,望着这位医生的眼睛,总觉得有些熟悉。
"您...是哪位医生?"程远山问道。
医生停下手中的工作,看着程远山,眼睛里有复杂的情感。他犹豫了一下,缓缓摘下口罩,露出一张成熟而坚毅的面孔。
"爸,是我。"
程远山看到后震惊了,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感到泪水从眼角滑落。十年未见的儿子就站在面前,穿着手术服,眼中含着泪水。
"林...林林..."程远山的声音颤抖着,伸出手想触碰儿子的脸。
程林握住父亲的手,放在自己脸上:"爸,我一周前就回国了,一直在准备您的手术。"
"你...怎么知道..."
"青青联系了我。爸,我在美国专攻的就是心脏瓣膜疾病,特别是老年人的手术。您的情况,我比任何人都更有把握。"
程远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对不起...当年我不该..."
程林摇摇头:"别说这些了,麻醉已经开始生效了。爸,放心吧,这次换我来保护您。"
程远山想再说什么,但药物的作用越来越强,他的意识开始模糊。最后的清醒时刻,他听到程林说:"爸,等您醒来,我们有很多话要说。"
05
手术室里,程林作为主刀医生,带领团队开始了手术。他的动作精准,指令清晰,整个团队配合默契。
"切开心包。"
"心脏停跳,转体外循环。"
"打开左心房,暴露二尖瓣。"
一切进展顺利,直到手术进行到一半。
"血压下降!"麻醉师突然提高声音。
"心律不齐!"另一位医生喊道。
监控屏幕上的曲线变得混乱,警报声响起。程林的手稳稳地停在半空,迅速观察了一下伤口和监测数据。
"父亲的心脏状况比预想的更差,常规修复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程林分析道。
此时,手术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位资深医生建议:"按照原计划保守处理吧,病人年龄大,承受不了太大风险。"
程林站在手术台前,汗水从额头滑落。此刻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按照常规方案继续,还是尝试他在美国研发但尚未在国内获得完全认可的新技术?
这个决定关系到父亲的生死。
作为医生,他知道应该选择最稳妥的方案;但作为儿子,他希望给父亲最好的治疗。程林看着手术台上父亲苍老的面容,一时间思绪万千。
十年前那场争吵,十年的分离,十年来每一个想家的夜晚...他不能再失去父亲了。
"我决定采用人工智能辅助的微创修复技术。"程林抬头,声音坚定,"这是我在美国研发的技术,已经成功救治了超过二百位类似病例。"
"但这在国内还没有正式认可..."一位医生提出疑虑。
"我会对一切后果负责。"程林的语气不容置疑,"准备特殊器械和材料。"
手术室外,程青和柳婉如焦急地等待着。她们不知道里面发生的危机,只是不停地祈祷。
"手术已经进行四个小时了,怎么还没有消息..."程青担忧地说。
柳婉如握着女儿的手:"相信林林,他一定能救你爸爸。"
手术室里,程林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精密仪器。他的额头上满是汗水,但手稳如磐石。团队的其他成员按照他的指示配合着,尽管有些人对这种新技术还有疑虑,但都被程林的专业素养和坚定信心所感染。
"缝合完成,准备恢复心跳。"
所有人屏住呼吸,注视着监控屏幕。一秒,两秒,三秒...
"有心跳了!"
"血压回升中..."
"各项指标趋于稳定!"
程林长舒一口气,摘下手术帽,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看着父亲稳定的心电图,眼中满是欣慰。
八小时的手术终于结束了。程林疲惫地走出手术室,看到母亲和妹妹焦急的脸。
"手术很成功,"他说,声音因为疲惫而有些沙哑,"爸爸现在情况稳定,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几天。"
柳婉如扑进儿子怀里,泣不成声:"林林...谢谢你回来...谢谢你救了你爸爸..."
程青也上前抱住哥哥:"哥,这些年你受苦了..."
程林抱着母亲和妹妹,十年的思念和委屈在这一刻全都化作眼泪。
06
程远山在重症监护室里度过了三天,医护人员密切监视着他的各项指标。程林每天都会来查房,检查父亲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天早晨,程远山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看到儿子坐在床边,正在看病历。
"林林..."他轻声呼唤。
程林抬起头,看到父亲醒了,立刻上前检查:"爸,您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程远山摇摇头,伸出手握住儿子的手:"你...真的回来了..."
程林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是的,爸,我回来了。"
父子四目相对,无需言语便已明了。十年的隔阂,在这一刻似乎有了弥合的可能。
接下来的日子里,程远山的恢复情况良好,很快就转出了重症监护室,住进了普通病房。程林每天都会来看他,不仅作为医生,更是作为儿子。
一天下午,病房里只有父子两人。程林坐在床边,给父亲削着苹果。
"爸,这十年,我一直想回来看看你们,"程林轻声说,"但我怕你还在生我的气..."
程远山摇摇头:"是我不对,我太固执了。那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想法,没考虑你的感受。"
程林把削好的苹果递给父亲:"我在美国这些年,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医疗情况。我知道国内的医疗水平和以前比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某些专业领域,还是有差距。我想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造福更多的人。"
程远山听着儿子的话,眼神渐渐明亮起来:"这...这不就是我当年希望你做的吗?为人民服务..."
程林笑了:"是啊,只是路不同罢了。我必须先学到最好的技术,才能带回来。"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程远山突然问:"你...在国外过得好吗?"
程林点点头:"挺好的。刚去的时候很艰难,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还要面对各种歧视和偏见。但我坚持下来了,现在是心脏外科的主任医师,带着自己的团队。"
程远山的眼睛湿润了:"你妈妈一直说,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爸,我要告诉您一个决定,"程林郑重地说,"我申请了长期假期,准备在国内待三个月,照顾您康复。然后...我想邀请您和妈妈去美国住一段时间,看看我在那边的工作和生活。"
程远山惊讶地看着儿子:"去美国?"
程林点点头:"是的,我想让您亲眼看看我这些年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想让您参与我的研究。您的病例很有价值,如果您愿意分享您的经历和感受,对我们改进技术会有很大帮助。"
程远山陷入了沉思。十年前,他极力反对儿子出国;现在,儿子邀请他去国外。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
两周后,程远山出院了。程林陪着父母回到了家中。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踏入这个熟悉的家门。
客厅里,程青和程澄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会。程澄第一次见到舅舅,兴奋地拉着他的手,问东问西。
"舅舅,你知道吗?我一直关注着你呢!"程澄骄傲地说,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收集着有关程林的新闻和论文,"我把您所有的成就都记录下来了!"
程林惊讶地翻看着这些资料,又感动又愧疚:"对不起,这么多年都没机会见你..."
程澄摇摇头:"没关系的,我理解您。我以后也想当医生,像您一样!"
柳婉如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都是程林小时候爱吃的。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气氛温馨而和谐。多年的隔阂似乎在这一刻消融了。
07
随着时间推移,程远山的恢复状况超出了医生的预期。他开始能够自理生活,甚至可以在程林的陪伴下去公园散步。
一天清晨,父子俩在公园里慢慢走着,程远山走在路上,程林走在旁边,随时准备扶他。
"爸,您看那边的广场舞,"程林指着远处一群跳舞的老人,"等您再恢复一段时间,也可以去跳跳。"
程远山笑了:"我可跳不来那些花里胡哨的舞步。"
两人走到一张长椅前坐下,望着湖面上的波光。
"爸,"程林犹豫了一下,说,"我收到医院的紧急邮件,有个重要的研究项目需要我回去主持..."
程远山的身体微微僵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什么时候走?"
"下周二,"程林说,"但我还是那个提议,希望您和妈妈能去美国住一段时间。您的康复治疗在那边可以继续,条件更好。"
程远山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我们就不去了吧。老了,不习惯国外的环境。你有你的事业要忙,不用管我们。"
程林有些失望,但也理解父亲的想法。
晚上,程林回到自己的房间,整理医学资料。程远山经过门口,看到儿子的房门虚掩着,里面的灯还亮着。他轻轻推开门,看到儿子伏案工作的背影,想起了当年那个在书桌前刻苦学习的少年。
他正准备离开,突然看到桌上摊开的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医学术语,还有很多比较图表。程远山借着灯光,看清了笔记中的一段话:
"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对比:美国医院平均成功率92.7%,并发症发生率8.3%;国内医院平均成功率85.4%,并发症发生率17.6%。差距主要在于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我的目标:将新技术引入国内,提高成功率至90%以上,降低并发症至10%以下。"
程远山站在门口,愣住了。他翻看着这本笔记,发现里面详细记录了儿子多年来对国内外医疗资源差距的研究,以及如何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的计划。最后几页写着:"父亲的手术成功给了我信心,这种技术在国内是可行的。下一步:联系国内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培训团队。"
程远山轻轻合上笔记本,悄悄退出了房间。
第二天,程林接到医院的电话,说有急事需要他提前回去。他不得不把回程提前到了明天。
一家人送程林去机场。在候机大厅,程林再次向父母提出邀请:"爸,妈,你们再考虑一下吧。等我安排好工作,随时可以接你们过去..."
柳婉如看着丈夫,等他表态。程远山沉默了许久,最后说:"回去吧,把你的工作安排好。我们...会考虑的。"
程林有些意外,但很快露出笑容:"好的,爸。我会保持联系。"
登机时间到了,程林拥抱了母亲和妹妹,最后走到父亲面前。父子俩相拥,程远山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背:"好好照顾自己。"
程林点点头,转身走向登机口。
"林林!"程远山突然喊住儿子。
程林转过身,看到父亲站在那里,眼中满是期待。
"那个...你的研究计划,需要我这样的病例吗?"程远山问道。
程林愣了一下,随即明白父亲看到了他的笔记。他点点头:"需要,非常需要。"
"那我和你妈...考虑去美国住一段时间,"程远山说,"不是为了治疗,是想亲眼看看你在那边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我想参与你的研究计划,贡献我作为患者和前教育工作者的经验。"
程林激动地走回父亲身边:"爸,您说真的?"
程远山点点头:"不过,不是现在。我想先帮你联系国内的一些医疗机构和老同事,为你的技术引进做些准备工作。等这些都安排好了,我们再过去。"
程林眼睛亮了起来:"好!太好了!爸,这正是我想做的!"
登机广播再次响起,程林不得不离开。他向家人挥手告别,带着满心的期待和激动走进了登机通道。
程远山站在大厅里,望着窗外起飞的飞机,陷入了思考。十年前,他阻止儿子追求梦想;十年后,他决定支持儿子的事业,甚至参与其中。命运的转折有时就是这么奇妙。
柳婉如走到丈夫身边,握住他的手:"你做了一个好决定。"
程远山回握妻子的手:"十年前我阻止他追求梦想,是我错了。但现在,也许我们可以一起创造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程青和程澄也走过来,一家人站在一起,望着蓝天。
"舅舅说,让我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去他那里实习,"程澄兴奋地说,"我一定要考上最好的医学院!"
程远山看着外孙女,点点头:"好,爷爷支持你。"
一家人离开机场,迎着朝阳走向停车场。程远山的步伐比来时稳健了许多,似乎卸下了一直压在心上的重担。这一刻,他明白了真正的和解不是简单的原谅或屈服,而是彼此尊重、共同前进。
也许,下一次团聚,将会在大洋彼岸。而这一次,他会带着开放的心态,去看看儿子眼中的世界。
来源:育娃智慧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