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未来,宁津县五金机械制造产业的“智造”跃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08:35 2

摘要:当机械臂在车间精准完成锻打、数控机床以微米级精度加工零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追踪全球订单,德州市宁津县深入实施产业提规增量、企业提速增效、要素提优增能、品牌提质增值“四提四增”行动,五金机械制造产业实力强劲,配套完备,正以“智造”为笔,书写从传统制造向全球价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李庆都 通讯员 郑若祥 张小弟 王汝伊

当机械臂在车间精准完成锻打、数控机床以微米级精度加工零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追踪全球订单,德州市宁津县深入实施产业提规增量、企业提速增效、要素提优增能、品牌提质增值“四提四增”行动,五金机械制造产业实力强劲,配套完备,正以“智造”为笔,书写从传统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答卷。

产业沃土,小县城里的高科技企业

宁津县历史上是有名的“锢漏之乡”“小炉匠之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五金机械产业在宁津县开始发展,2010年被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有着优越的产业配套环境,山东凯斯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斯锐”)便是在这样的产业氛围中诞生并茁壮成长。

“我们最初涉足这一领域,就是受到宁津五金机械制造行业的影响。宁津县五金机械制造行业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沉淀,已形成强大的产业实力,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均十分完善,为我们企业的起步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有力的支撑。”凯斯锐生产总监张辉说。

凯斯锐是一家软件开发和智能设备制造双软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为金属管材、型材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如今,已经拥有53项专利,用户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煤矿、造船、航空、汽车制造、钢结构幕墙、压力容器、立体仓储、游乐设备等多个行业。2024年,凯斯锐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5月14日,走进凯斯锐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几名工人正在熟练地组装零件,动作一气呵成,还有几名工人们正专注地测试机器。“这是一款激光切割机器,切割精度需要在40丝以内。”张辉解释,“丝”是机械加工领域常用的长度单位,在行业内通常将1毫米(mm)换算为100丝。

凯斯锐从2012年以生产平面切割设备起家,对研发的不断投入,2016年至2018年,凯斯锐在上海和济南分别成立软件研发中心和设计研发中心,与当地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不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智能套料系统、智能焊接系统、智能MES系统和云控系统等,聚焦解决占地多、用工量大、环保差、运行成本高、原材料利用率低等行业痛点。

智能套料系统是公司一大创新亮点,只需在生产线控制电脑上导入由TEKLA钢结构深化软件生成的代码,智能套料系统便能自动分析并生成切割代码,通过软件中的原材料库,自动为各接口匹配合适的原材料,根据生成数据投入下一步生产。

智能喷涂生产线从焊接、矫正、切割、喷涂,每个程序的工位原本需要五至六个人,如今仅需一两个人就能掌控整个流程。“喷涂程序通过前段的3D扫描获取钢结构造型,实现自动喷涂,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料。喷涂后的钢结构进入烘干房,五分钟即可表面风干并叠放,只需等待最终自然风干。”张辉介绍,钢结构行业传统人工喷漆占地面积大、亩产效益低,而智能喷涂生产线不仅减少了喷漆对人体的危害,降低了职业病风险,在晾干时间和用地面积上提升了40%。

像凯斯锐这样的企业在宁津县不是个例,近年来,宁津县聚力打造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功能县城,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突出工业、服务企业、尊重企业家的鲜明导向,“一金”产业中的健身器材产业已先后荣获“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电梯产业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整梯及零部件生产集群地”,是“山东省电梯设备制造基地”。“宁津县还拥有农机装备、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输送设备、建筑设备、环保设备、木工机械等各种机械及配件生产企业,产品销售至全国及170多个国家、地区。”宁津县产业办副主任解付平说。

百亿级的健身器材,从“手工锻打”到“数字孪生”

源于五金机械制造产业的宁津健身器材可追溯至2001年,从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到现代企业的转型,从手工敲打到智能制造的升级,短短20多年,宁津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培育出了百亿级的健身器材大产业。

宁津县健身器材产业突出创新驱动,走数智赋能之路,“数字+”模式实现互联互通, 科技与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产业蓬勃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宝赫”)舍得投入资金。“我们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包括德国进口的激光切管机,焊接机器人等等。2019年引进了腾讯云,在企业数字化管理上又前进了一步。”总经理刘新利说,这些先进设备的投入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前发料全靠仓管员经验,有些零件安装完成后才发现不对,要拆掉重新安装。依托腾讯云,公司采用了ERP+MES系统完成智慧仓储建设,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刘新利介绍,公司仅物料就有16万余种,没有“智改数转”时,仓管员点料效率低、出错率高。如今,在物料仓库的每种零件下面都有个二维码,每种零件都录入了ERP系统,出料时,仓管员手持领料快速出库终端,扫码便知所需物料信息。

在研发方面,迈宝赫积极与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研发设计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器材。目前,该公司拥有47个系列、430多个品种的健身器材产品,先后获得52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6项发明专利及马德里商标,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轻工业健身器材行业十强企业、省级单项冠军企业、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

无独有偶,在生产方面,山东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胡子”)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其中,500台焊接机器人的引入,使得焊接速度比人工快两到三倍,焊接精准度提高百分之百。这些机器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产品方面,大胡子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数字控制技术,进一步推动运动健身领域的发展。通过这些创新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运动健康方案。另外,该公司产品还支持互动式直播和远程私教功能,实现AI辅助下的远程一对一实战教学,从而打破了运动健身在时空上的限制。

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新建10万平方米的数字工厂,还投资5000万元启动了智能化升级项目,不仅更换了焊接机械臂等一系列新装备,而且新上智能控制系统,产能达到原来的2.2倍,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8%以上。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宁津县健身器材展现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生产及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断突破,不仅丰富了产品线,更满足了多样化市场需求,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领跑产业赛道,从“跟跑模仿”到“标准制定”

智能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产业话语权的争夺。

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衡减振”)拥有近40项轨道交通减振装备专利技术,而企业最初制造的弹簧主要应用在一些农机具和农用车上,一度面临着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老化等问题。

“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智衡减振的足迹。成为世界减振行业的领跑者,是每一位智衡减振员工的梦想。”在董事长高云智眼中,企业要发展,就要向着别人做不了的和市场空白的方向去努力。

2006年,智衡减振投入了上千万元研发经费,招聘顶级科研人才,组建起研发团队,同时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研发出了“刚柔特”牌高性能弹簧。

对于智衡减振来说,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和提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近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内部提升、产品创新及质量改善等。分别在北京和青岛建立研发实验中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和对产品的更新换代。

目前,智衡减振不仅是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减振弹簧、地铁轨道减隔振弹簧的核心供应商,也是诸多国外知名企业的全球供应商。企业所研发的上百种规格的减振弹簧,大规模用于动车组、普通铁路客(货)车、地铁、城际列车和各类工程机械车等。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桥梁上,也经常能看到智衡减振弹簧的身影。另外,还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了航空和军工领域等各种关键件。

从智能工厂到产业集群,从数字化重生到工业互联网重构产业生态,一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宁津县五金机械制造产业的基因。

“宁津县为支持产业发展,规划了3.8万亩的产城融合东部新区,聚集了众多智能装备制造、高端零部件等五金机械制造上下游企业。”解付平介绍,宁津县对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明确帮包县领导,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方案、一线工作、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

解付平表示,未来,宁津县将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为目标,实施“一金一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抓好项目引育、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滚动实施“百项技改、百企提质”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和设备更新,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形成协同高效、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优先发展现有特色产业集群,并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超前布局低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来源:齐鲁晚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