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阳县地处大凉山深处金沙江畔,彝族群众占全县人口的80%左右。受地理因素、人文风俗等条件的制约,当地安全生产宣传曾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让安全应急知识走进群众一度成了难题。
人民网记者 朱虹
“大姐您好!我是金阳县应急管理局的安全宣讲员。最近气温骤升、气候干燥,火灾易发,我今天来给您讲解一下该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
入夏后,四川凉山州金阳县应急管理局“彝女安全宣讲队”忙着走村入户,向村民讲解日常生活中用电、用气、出行、自然灾害避险等方面的安全应急知识。
吉戈莫日牛带队在农村集市开展“双语”安全宣讲。凉山州应急管理局供图
金阳县地处大凉山深处金沙江畔,彝族群众占全县人口的80%左右。受地理因素、人文风俗等条件的制约,当地安全生产宣传曾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让安全应急知识走进群众一度成了难题。
为确保安全应急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彝族群众聚集的地方,金阳县应急管理局决心组建一支精通彝汉双语,又懂应急业务的骨干宣传队伍。经过层层选拔,2023年5月,金阳县第一支“彝女安全宣讲队”正式成立(以下简称“宣讲队”),她们身着彝装,手拿安全应急宣传画册,穿梭于彝寨间,汉语和彝语流畅切换。
“房屋摇晃不慌张,不跳不扒楼和窗。先护身体少受伤,桌下墙角好地方……”宣讲员吉戈莫日牛创作了彝语安全应急宣传顺口溜,解决了安全应急知识宣讲不接地气的问题。
在创作彝语安全应急宣传顺口溜时,吉戈莫日牛多次走访当地的民谣老师,虚心请教。在彝族民谣老师木牛的指导下,她将枯燥的安全应急知识转化成朗朗上口、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节奏,教给彝族群众,让安全应急知识更便于传播。
吉戈莫日牛带队在村民阿牛日坡家入户开展“双语”安全宣讲。凉山州应急管理局供图
“防火、防汛、保安全,每个村寨有每个村寨的地理特点,也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对坪镇,我们唱的歌谣就以防汛为重点,采用的是对坪口语表达方式。”吉戈莫日牛说,其他宣讲员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创作出不同的宣传作品。她们互相交流,在各种灵感的碰撞下不断创新安全应急宣传方式。
“那天经过罗木阿玛(彝语,意思是:老奶奶)家时,她握着我的手,硬塞给了我一袋玉米,我也忍不住抱了她。”宣讲员诗微说,“对有些独居老人来说,我们不仅宣讲安全,也传递爱心。”村民听了她们的宣讲,不仅学到了安全应急知识,也对宣讲员产生了感激之情。为了让老奶奶和更多群众真正听得懂防汛知识,她们也会带上了纸笔,一边用彝语解释,一边在纸上画图,标出汛期来临时,哪些地方是危险区。
截至目前,“彝女安全宣讲队”已完成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3000余场,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手册2万余份,覆盖10万余人。下一步,宣讲队把宣传重点放在企业和学校,将宣讲员独创的各类宣传好做法推广到安全生产一线和校园。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