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人感觉身边发烧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医院里呼吸道门诊也热闹了不少。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不得不紧急暂停演唱会。难道新冠病毒又 “杀回” 了?没错,中国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已形成新一轮小范围流行波
最近,不少人感觉身边发烧咳嗽的人又多了起来,医院里呼吸道门诊也热闹了不少。歌手陈奕迅也因确诊新冠,不得不紧急暂停演唱会。难道新冠病毒又 “杀回” 了?没错,中国疾控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以来,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已形成新一轮小范围流行波峰。
从具体数据来看,3 月 31 日至 5 月 4 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从 7.5% 升至 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病例阳性率从 3.3% 升至 6.3% 。在 4 月 14 日 - 5 月 4 日的三周内,新冠超越鼻病毒,成了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量难题。不仅内地如此,港澳地区同样出现了新冠病毒流行趋势。香港卫生防护部门通报,本地新冠病毒整体活跃程度持续上升,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比率和污水病毒含量超过过去一年的水平。澳门卫生局披露,新冠病毒近期仍处于较活跃水平。
面对这一情况,有人开始恐慌,担心疫情再次大规模爆发;也有人满不在乎,觉得不过是普通发热,无需大惊小怪。这两种态度,其实都不可取。我们先来看看专家怎么说。专家表示,虽然新冠阳性率有所上升,但目前疫情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从数据上看,重症率并没有明显增加,与之前疫情高峰相比,整体规模和重症情况都要轻很多。当前流行的变异株,传播力虽有增强,但致病力并未显著提高。而且,经过几年抗疫,我国资源储备充足,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疫苗覆盖率也较高。
新冠实行 “乙类乙管” 后,社会心理从紧急应对转向常态管理,很多人防护意识弱化。病例基数攀升。实际上,大部分人症状较轻,年轻人 3 到 5 天就能自行康复。不过,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等特定人群,重复的累积风险仍需要持续关注。
这次新冠阳性率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专家分析,一方面,自 2022 年 12 月以来,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2023 年 3 月以来,新冠流行波强度普遍低于流感,间隔规律消失。2025 年 2 月,我国经历了三年来小规模的流感全国性流行,为新冠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距离上一波大规模流行已过去一年以上,人群中因自然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几乎消失。
面对新一轮新冠流行,我们该怎么做?对于普通民众,日常防护措施不能丢。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车站、医院等,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部卫生;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提前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患者等人群,更要加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强化主动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相关部门应加强资源调配,确保抗病毒供应充足,同时优化医保报销政策,减轻患者负担。相关机构也要提升分诊能力,避免出现资源挤兑情况。
来源:急诊科李辉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