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隔夜茶不能喝”这话听得耳朵都起茧了,谁家不都说老茶有毒,亚硝酸盐多,喝了伤肝又致癌?
可真要刨根问底,这个说法从哪来的,还真没几个人能说清楚。
大多数人不过是道听途说,跟着电视上养生节目一起起哄。可医生那边的态度,早就悄悄变了。
现在不少研究已经发现,隔夜茶不但没那么可怕,某些情况下喝了还有点好处,特别是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
但喝茶这事儿也不是乱来,五十岁之后,不管男女,喝茶得讲点章法,不然不光身体没调理好,还可能搞出点小毛病。
有些老年人喜欢一天泡一大壶茶,早上喝、下午喝,晚上没喝完第二天接着来,觉得不浪费,味道也更浓郁。
以前总说这样不行,说是放了一晚的茶叶会变质,会产生亚硝酸盐。
但现在医学界发现,这种说法太绝对了。亚硝酸盐确实可能出现,可得放在什么条件下。
要是室温25度以下,而且茶水是密闭保存的,24小时内根本检测不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项实验还发现,常见绿茶在冲泡24小时之后,亚硝酸盐浓度仅为0.004mg/L,远低于WHO的饮用水安全标准。
也就是说,所谓“隔夜茶致癌”的说法,纯粹就是被过度解读了。
但问题不在“隔夜”这俩字,而在喝茶这件事对身体影响本身。
过了五十岁,身体很多地方开始“掉链子”,最明显的就是肠胃。年轻的时候早上来杯浓茶,肚子顶多咕噜两下,没啥事。
但中老年人早上空腹喝浓茶,胃酸一下子被刺激得飙起来,整个人可能半天都感觉烧心、反胃。
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胃炎、食管反流的老人,这一口茶下去,可能直接把前一晚吃的饭都给吐出来。
所以喝茶的时间、浓度、茶叶品种,到了这个年纪,真的得换个玩法。
很多人不知道,喝茶跟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年事渐长时,骨密度降低乃常见之事。
茶叶中含咖啡因与草酸,若摄入过量,便会对钙的吸收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一天十几杯茶不离手的老人,平时又不怎么补钙,长年下来骨头就容易变脆。
上海交通大学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是600名60岁以上的上海老人,结果发现每天饮茶超过5杯的人群,其骨密度平均值比不饮茶人群低了约6%。
这点数据说明不了一切,但它提醒大家,喝茶也不是多多益善这回事,尤其是那些骨头已经开始“松动”的老人,茶喝得太猛,反而是在“偷钙”。
但茶也不是坏东西,它有很多天然成分,比如茶多酚、黄酮、氨基酸,这些物质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脂的效果。
特别是对高血压、血糖偏高的人来说,茶水反而能当作一种温和的辅助治疗。
问题是,这些有效成分不是泡得越久越多,反倒是在茶泡上两三分钟的时候释放最多。
超过这个时间,大量鞣酸就出来了,反而会影响胃肠吸收。
而隔夜茶因为已经泡过头,那些成分比例就变了,喝下去对胃黏膜是一种刺激。年纪大的人,胃本来就娇气,一刺激就闹腾。
再说一个冷门知识:喝茶对眼睛其实也有点影响。此事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然而眼睛的血液循环与全身循环乃是相连通的。
茶里的茶碱成分可以轻微扩张血管,短时间内会让人感觉精神好、眼睛亮。
但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眼底毛细血管容易脆,喝了太浓的茶,血流突然加快,反而可能引发出血、视物模糊等问题。
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病的老人,眼底本来就“摇摇欲坠”,这种刺激更是雪上加霜。
眼科门诊里就有好几个患者是清早喝了浓茶后突然觉得眼前发黑,后来查出来是小出血。
但最被忽视的一点,是茶对睡眠的破坏。许多五六十岁之人,白日无所事事,然一到夜间,却总是难以安寝,辗转反侧不得沉睡,且清晨苏醒得格外早。
不少人都怪罪年纪大,其实喝茶时间没把握好才是真凶。茶叶中的咖啡因代谢缓慢,老年人尤甚。
老年人肝功能本就有所减退,其咖啡因代谢速度较年轻人慢不止一倍。
如果下午还在喝茶,那到晚上十点,那点茶碱和咖啡因还在血里打转,神经没法彻底松下来。
医生说话都不爱拐弯:老年人下午两点后最好别碰茶,哪怕是喝点味淡的白茶,也别喝太多,不然晚上别想睡好。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年纪大了就别喝茶了?还真不是。
关键是喝对茶,喝对时间,控制量。比如对肠胃不太好的人,可以选择一些发酵程度高的茶类,像黑茶、熟普,刺激性小,还带点养胃作用;
有高血压的人,可以选绿茶,但水温别太高,茶叶别太多;骨质疏松的老人尽量选择低咖啡因的白茶或者淡花茶,喝完补点钙片也是个搭配思路。
不过,有一点是很多人都没注意的,那就是茶水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
人一老,牙口不好是常事,刷牙也刷得不干净,口腔细菌容易积聚。
茶多酚这种成分有抑菌作用,有研究发现每天饮茶2~3杯的老人,其口腔内链球菌、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比不喝茶的人低出40%左右。
而这类细菌如果不控制住,除了引起龋齿、牙周炎,还会进入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说,喝茶还能“洗口”,这在医学圈里已经不是秘密了。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