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冠又开始大面积感染了,疫情又要抬头了,这是怎么回事?我先讲一个太长不看版,因为本来能够引起流感的症状的,结果他的几个“老亲戚”,这些本来就是已经被人类共存所引起,我们叫类似于流感症状。
新冠又开始大面积感染了,疫情又要抬头了,这是怎么回事?我先讲一个太长不看版,因为本来能够引起流感的症状的,结果他的几个“老亲戚”,这些本来就是已经被人类共存所引起,我们叫类似于流感症状。
冠状病毒
所以新冠终究会成为旧冠的,温和地和咱们的人类相处下去。最近我们身边不少同事排着队的发烧、感冒、咳嗽。特别是在五一假期前后,有人病倒在旅途中,有人倒在假期前,也有人回来上班以后开始昏昏沉沉,还有不断地放倒的同事。
从宏观数据上看。今年14~18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从7.5%提升到了16.2%。也就是说这些通过这种门急诊看到的这种类似于流感的呼吸道的症状,实际上每六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新冠,他就是排名第一的。
分地区去看,那他在南方的省份会比北方省份更高一些,在南方省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排名前三的,你看第一个是新冠。然后是鼻病毒,然后是副流感病毒,再往下肠道病毒等等。而住院排前三的分别是鼻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从北方的门急诊来看,前三分别是新冠鼻病毒、流感病毒,而住院的前三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新冠病毒。就南北方,因为气候毕竟在气温湿度上还是有差别,所以还是不一。
从年龄来看,2025年18周检出的主要是新冠病毒,特别是15岁以上的人群,不管是来自于门急诊的还是住院的,这个新冠病毒都排第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绘制的核酸检测阳性率每周变化趋势反映的更直观。你看这个红线就是新冠检测阳性率在近期呈现上升趋势。我要说其实美方节假日都是人群大范围的跨地区交流聚集,肯定是很容易给这些病毒有可乘之机的,加上最近也是季节变换之际,气温也忽高忽低,也给病毒传播我们说加了 buff,其实节前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提示了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只是确实这两年我们慢慢不提这个事了。
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关注到,大家都想的,五一好容易有这么5天假,应该去哪旅个游呢?我也告诉大家,您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和焦虑,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升高,他不等于说规模性的疫情又要卷土重来,从中疾控的数据能看到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球率一直都不是清零的,都是高于0%的。在香港的数据来看,我能看到他们可能低的时候也有百分之三四,现在差不多也超过了百分之10,换句话讲,大部分人算是已经长期暴露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当中,甚至有很多的人在之前的低水平流行当中,我相信他们已经被感染过,而且也获得了抗体,这早就不是我们以前刚放开的时候。
自我防护
大部分人好像都是一个裸奔的状态,都没有感染过,所以疾控中心的预测也指出,尽管最近的感染有小幅的上升,但依然是较低的水平引发规模性疫情的这样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当然对个体来讲,那我们当然还是能不感染就不感染,你还是可以有所作为,还有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比如说首先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充足休息,打造一个"抗揍"的身体。还有流感,还有其他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能躲过咱尽量躲,讲卫生,勤洗手,别老用这个没洗过的手去揉眼睛,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积而不性感染。
遇上发烧、咳嗽等等,你还是休息吧,别扩散了,以后再感染其他同事了。然后要佩戴口罩,避免引起多种病原体的交叉感染,导致病情进一恶化。同时你身边的高危的群体,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其实新冠就跟历史上存在着所有的呼吸道病毒一样,没那么害怕,我们科学的去认知它,理解它,应该说就能更好的与之相处。
来源:人初无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