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AI、高性能计算(HPC)、高速通讯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游硬件对于通讯频率、传输速度等方面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推动新一代高速覆铜板(M7、M8、M9)需求快速提高,进而带动了上游高性能填料领域的市场需求。当前,公司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粉体产能难以满
1、项目概况
伴随着 AI、高性能计算(HPC)、高速通讯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游硬件对于通讯频率、传输速度等方面性能要求不断提升,推动新一代高速覆铜板(M7、M8、M9)需求快速提高,进而带动了上游高性能填料领域的市场需求。当前,公司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粉体产能难以满足这一快速扩张的市场,亟需扩大生产规模。
本项目将新建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生产线,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3,600 吨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粉体材料的生产能力,为高性能计算(HPC)、高速通讯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同时巩固公司在功能性粉体材料领域的行业地位。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把握 AI、高速通信等领域发展趋势,精准满足高端应用领域持续升级需求
随着 AI 大模型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直接推动高性能服务器市场快速扩张,进而带动高性能高速基板市场需求迅速提高,SuperUltra Low Loss 等级别的高速覆铜板(CCL)正加速渗透,据 Goldman Sachs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 预计,全球 CCL 市场 2024-2026 年复合增长率为9%,而高阶 CCL(HDI&高速高频)市场 2024-2026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6%。
高性能高速基板对上游关键功能性填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需要选择具有较低介电损耗的材料以保证在使用过程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衰减、时延,以提高信号完整性,对于功能性填料的粒径、介电损耗等性能指标要求更为严格。
超纯球形二氧化硅作为高性能高速基板的关键功能性填料,能显著降低电子电路基板材料的介电损耗,提高信号传输速率和完整性,这些特性对于满足高性能服务器的需求至关重要,超纯球形二氧化硅正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公司依托数十年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掌握了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的核心制备技术,所开发的产品具有极低介电损耗、精准粒径分布等优良性能,能够精准满足 M7 及以上新一代高性能高速基板对功能填料的性能要求。
面对高性能高速基板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公司现有超纯球形二氧化硅产能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市场需求。基于此,公司拟通过本项目新增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年产能 3,600 吨,抓住 AI、高速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为下游高性能服务器等领域提供关键材料支撑,巩固公司在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
(2)深化产品布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硅基氧化物、铝基氧化物为基础,多品类规格齐备的产品布局。针对高性能高速基板等应用领域,公司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等高阶产品,凭借极低介电损耗等性能,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高阶产品在公司整体产品结构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低介电损耗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等高阶产品比重的提升,将深化公司现有产品布局,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增强抗市场波动的能力。实施本项目将显著增加公司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的产能,推动公司业务向更高价值领域延伸。
(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规模,增强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公司将通过本项目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结合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高阶功能性粉体材料的产品品质,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高性能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持续为下游高性能高速基板厂商供应高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增强与客户的合作粘性,提升在高性能应用领域市场的竞争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及应用方案供应商。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强大的技术实力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供应商,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在颗粒设计、高温球化、液相合成、燃烧合成、晶相调控、表面修饰以及模拟仿真等核心技术方面已具备行业领先优势。在高性能高速基板用超纯球形二氧化硅领域,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超纯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难题,实现了粒径分布的精准控制和极低的介电损耗,可精准满足 M7 及以上高性能高速基板的要求。
公司已构建了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完成多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省级技术革新项目。公司建成并拥有国家特种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硅微粉
产业化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石英粉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公司技术创新与工艺开发并行,内部研发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积累了丰富的工艺经验和技术诀窍,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2)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创新研发,持续加大投入,注重技术规划、人才培养及机制建设,坚持技术研发与工艺开发双轨并行,结合内部研发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了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产品规模化放大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对技术研发人才多年的培养及储备,公司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实际开发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公司多名核心研发人员曾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技术攻关能力,部分研发人员还参与了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体现出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影响力。此外,公司工艺人员在研发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与研发团队形成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技术与研发梯队。公司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将为本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3)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本项目提供市场基础
随着 AI、HPC、高速通讯等应用领域的迅猛发展,高性能服务器市场正快速扩张,对高性能高速基板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升。高性能服务器对通信速率、信号完整性等方面提出了极高要求,高性能高速基板(M7、M8、M9)是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
高性能服务器需求持续攀升,直接拉动高性能高速基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超纯球形二氧化硅作为高性能高速基板核心功能性填料,市场空间不断拓展。本项目产品精准定位于这一高速增长的高价值细分市场,依托持续成长的市场空间,为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4)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公司在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规模化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管理体系。公司在“陪你做填料艺术家”愿景的指引下,秉持“及时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并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坚持使用行业一流的设备制造产品、注重现场管理的持续改善、始终保持质量上的高标准,建设了行业一流的智能化生产线。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在功能性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领域拥有数十年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公司团队建设项目经验丰富,能够对项目建设流程和关键环节实现精准把控,有效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4、项目实施主体与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期为 36 个月。
5、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 42,323.98 万元,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其中建设投资 35,423.98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6,900.00 万元。
6、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经测算,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32.19 %,项目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5.36年(含建设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7、项目建设用地及项目备案、环评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高新区新浦工业园振兴路东,公司已取得本项目建设地所属地块的不动产权证书。截至本报告出具日,本项目已完成一期备案,其他备案及环评程序正在办理过程中。
此报告为完整版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 项目市场分析
2.2 项目需求预测
第三章 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3.1 场址概况
3.2 建设条件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设计原则
4.2建设内容和技术指标
4.3 建筑设计和功能布局
4.4 建筑基础与结构
4.5 景观保护及绿化工程
第五章 总体布置和公用工程
5.1 总体布置
5.2 公用工程
第六章 环境保护评价
6.1 环境保护标准
6.2 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6.3 项目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6.4 环境保护措施
6.5 生态保护措施
6.6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 节能
7.1 节能设计规范
7.2 能源指标分析
7.3 能源供应状况
7.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
7.5 节能效果及评价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8.1 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
8.2 安全措施
8.3 职业卫生
8.4 消防措施
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9.1 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9.2 人力资源配置
9.3 人员来源培训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和招标
10.1 项目实施进度
10.2 项目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1.1 投资估算
11.2 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
12.1 财务评价编制说明
12.2 财务评价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13.1 社会影响分析
13.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3.3 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13.4 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14.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14.2 风险程度分析
14.3 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来源:思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