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我在本地三甲医院工作的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们的女院长吃相好难看,上个月,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当仁不让地颁给了自己,而本市同期获奖的另外两位医生,都是一线工作者。
前段时间,我在本地三甲医院工作的一个朋友跟我吐槽,说他们的女院长吃相好难看,上个月,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当仁不让地颁给了自己,而本市同期获奖的另外两位医生,都是一线工作者。
这个操作,就像部门经理跑去跟员工竞争"年度最佳员工",蛮掉价的。
但实际上,有多少领导吃相斯文的呢?领导利用职务便利垄断荣誉、资源,这样的事情,本是这片土地上的常态。
但在当下这个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时代,公众对权威和荣誉的审视愈发严格。
现在,只要既得利益者上网嘚瑟,每一个奖项、每一份履历都可能成为大众剖析的对象。
此次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琳获得了国际大奖后,便陷入了这样的舆论漩涡之中。
这么多获奖者,唯独既是副院长,又是人大代表的韩琳被网友们质疑了。
韩副院长的履历是这样的:
从中专护士到博士副院长,十几年走完别人几十年的路,现在还拿了护理界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
卫校毕业生普遍面临“学历天花板”的医疗体系内,韩副院长却能够突围,她简直像电视剧里的逆袭大女主。
韩副院长很幸运,没有走过半步弯路,初入社会,量身定做的人生规划已经有人帮构建好,不像普通人年轻时,没有资源,也看不清方向,两眼一抹黑,只能在不断试错中前行。
卫校毕业、颜值出众、拼命三娘的形象会收割无数好感。但完美人设立太高就容易翻车。
大家本能地开始怀疑:这逆袭路上有没有水分?
于是就各种扒,然后就露馅儿了。
这发论文的频率,堪比学术界的"大跃进"。即便顶级科研团队也难以企及的产出效率,让公众不得不怀疑:这些论文究竟是基于护理实践的研究结晶,还是流水线式的学术生产?
网友质疑韩副院长似乎未曾从事护理工作,这一疑问直击核心。护理工作实践性强,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和临床经验积累至关重要。
若缺少这一关键环节,却能在护理领域获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与大众认知中的护理人才成长轨迹大相径庭。
不管韩副院长通过啥手段,按理说,啥啥都有了,为啥她还有荣誉饥渴症呢?
贪婪啊,有了还想要得更多。
因为在医疗体系里,奖项就是硬通货。韩副院长作为学者型领导,既要有学术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院士头衔),又要积累行政资本。
南丁格尔奖这类国际大奖,既能巩固专业地位,又能为仕途铺路——这其实是一条"镀金"策略。
贪婪是人性中很难克服的弱点。多数人是得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
对普通人而言,这种欲望或许受制于现实条件,或许收敛于日常琐碎。
但当手握权杖,一旦把持不住,就会充分享受权力带来的支配感,和资源调度便利的爽感。
贪求过多必然招祸。眼看着韩副院长就这样快塌房了。
现在,面对网络连珠炮式的质疑,韩副院长有必要站出来,以清晰、详实的回应来打消公众的疑虑。
比如,详细说明每一篇论文的创作背景、研究方向与实际临床工作的关联,分享求学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与努力付出,以及阐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实践经历与成果。
相关部门也应积极作为,对韩副院长的履历和成就进行全面、透明的审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来源:卉姐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来源:灰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