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主持人号称全世界媒体都在造谣,为什么印度一定要自欺欺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13:54 2

摘要:最近印度还沉浸在「大破巴基斯坦」的十日全国庆典里面,这点,既有微观层面印度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宏观层面印度松散社会对向心力追求的必然结果。

最近印度还沉浸在「大破巴基斯坦」的十日全国庆典里面,这点,既有微观层面印度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宏观层面印度松散社会对向心力追求的必然结果。

我们能扛得住各种挫折,但印度必须一直赢,不然就散了。

有「印度甲亢姐」之称的印度知名女主播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说,印度肯定赢了,但没想通为什么全球的媒体都在造谣印度

她罗列了美国CNN和彭博社、英国BBC、法国世界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日经新闻的报道,觉得全都是打胡乱说;还有《这场冲突暴露了印度空军的弱点》,《中国军工是这场冲突的最大赢家》《印度想展示实力,结果暴露的都是脆弱》,她觉得都是无中生有。

怎么说呢。

让人类保持理性,永远是一种奢望。

如果换做是我方,当全球的媒体都说我们这边没有打好,第一反应肯定是反思为什么会这样,知耻而后勇,厚积薄发卧薪尝胆,就如同中国人一直在教育、纪念、参考、学习的百年国耻一样,哪怕外国人不提我们自己也在反复提,并不是打击士气,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

但印度仿佛不是这个逻辑,他们需要的一场赢,哪怕实际上在战场上没办法获得优势,也要在对内宣传上大书特书。

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当年中印自卫反击战,我们甚至逼近了印度首都只剩50公里,印度依然宣传自己获胜了,把中国单方面宣布停火撤军的行为扭曲成了印度成功赶走了中国军队。

所以这次印巴冲突也一样,印度依然宣传自己获胜,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封锁了包括环球时报和新华社的X账号在印度国内的阅读。

甚至就连印度驻华大使馆也在X平台上喊话,要求环球时报「不要发布虚假信息」。

先讲微观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印度人打过交道,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的时候都接触过很多印度人。

说实话,日常生活里面,他们还是很正常的,大家开开玩笑,聊聊美食,甚至就说说中印两国的合作和矛盾,都是能平等进行的。

但,印度人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作秀」。

同样做一份工作,工作量一模一样,大家的投入和付出差不多,我和其他国家同事最多15分钟讲完,印度人能用PPT讲2个小时自己的丰功伟绩。

所以印度人在欧美很多企业都做到了高层,无他,就是很会「自我包装」。

这种自我包装已经成为印度所谓的精英阶层的共识了,事情做得好不好是一回事,聊出来给别人的感觉是另外一回事,甚至,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

事儿做好了,要宣传,事儿做砸了,要往好了宣传。

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是「打铁就要自身硬」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两手抓两手都硬,既要真做出成绩,也要会包装成绩;印度人就是技能树全都点在了包装上,然后惊喜的发现,其实只要包装的好,不真做出成绩也行。

这种无数深入骨髓的个人认知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印度群体意识上的「总能想办法赢」。

再聊宏观的。

印度是个国家,但又不太像个国家。

我们这边从秦朝就已经构建了中央集团历史,虽然过程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总归一直都是华夏人。

但印度太不一样了,整个社会在民族、种姓、宗教、邦联、语言、央地关系等等层面被各种拉扯。

别的不说,你想象中国如果和印度一样,有22种相互之间完全不同的官方语言么?那会是个什么场面,高考要出22份卷子,大家开个会要有各种翻译器。

其实一直到莫迪上台之后,才开始有意识的构建统一性。

那怎么在那么散乱的印度做集权呢?

莫迪给出的回答是,搞民粹。

说白了就是,要强化印度人向内的身份认同,就必须要有一个外部敌人来激发出『种族敌意』。

巴基斯坦和中国,就这样成为了印度精心设计的敌人,一个是印度教徒信仰层面的敌人(巴基斯坦多是穆斯林),一个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敌人(印度一直宣传没有中国挡道,印度早就富强了)。

下一步很自然的,就是要对这些所谓的敌人展现强硬,而这个强硬的结果就是,必须要赢。

如果不赢,那强硬就变成了色厉内荏,印度手动打造的外部危机就会反噬成为内部的重回散乱。

所以中国不怕挫折,因为挫折之下中国还是中国;而印度不能有挫折,一有挫折印度就可能变成认知形态上『很多个小印度』。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巴冲突里面,印度一定要宣传自己赢了。

没办法,已经走上这条路了,就必须把胜利吹嘘成大胜利,把失败也吹嘘成小胜利。

各位大佬觉得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曹小灵比比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