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面特征:此枚铜币正面中央铸有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四川地域特色。上方镌刻“军政府造”四字,下方为“當制钱壹百文”面值标识,左右两侧装饰空心十字花星,整体布局庄重典雅。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篆书“汉”字,外围环绕18个小圆圈,代表当时响应辛亥革命的18个省份,寓
正面特征:此枚铜币正面中央铸有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四川地域特色。上方镌刻“军政府造”四字,下方为“當制钱壹百文”面值标识,左右两侧装饰空心十字花星,整体布局庄重典雅。
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篆书“汉”字,外围环绕18个小圆圈,代表当时响应辛亥革命的18个省份,寓意“十八省联合反清”。上缘镌刻“中华民国元年”纪年,下方为嘉禾纹饰,象征丰收与和平。
历史价值:作为辛亥革命后的军政府铸币,此币见证了四川军政府从清廷独立的历史进程,其“汉”字图案更具有强烈的反清革命象征意义。
成交价
:在2023年某场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好的“四川铜币當制钱壹百文”以185万元成交,其历史稀缺性与文化内涵成为藏家竞相追捧的关键。
正面特征:钱币正面中央为“大清铜币”四字,中心嵌小字“汴”,代表铸造地河南开封。上方为满文“大清铜币”,下方镌刻“当制钱十文”面值,两侧以丙午年号标识铸造时间。
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龙纹威严,鳞片清晰,上缘镌刻“光绪年造”四字,下方为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彰显中西合璧的铸造风格。
历史价值:此币为清代户部在河南局铸造的稀有版式,因铸造时间短、存世量少,被誉为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成交价
:2024年春季拍卖中,一枚PCGS MS63BN评级的“汴”字版大清铜币以210万元成交,其完美品相与历史地位使其成为铜币收藏中的翘楚。
正面特征:钱币正面中央镌刻“光绪元宝官炉局铸”字样,字体端庄大气,周围以双环套连珠纹装饰,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西藏壹两”四字,下方为双环套连珠纹,与正面纹饰呼应。此币由天津造币厂代铸,专供西藏地区使用,存世量极为稀少。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货币统一的见证,此币承载着边疆与中央的政治纽带意义,其铸造工艺与历史背景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边疆经济的重要实物。
成交价
:在2025年某场拍卖会上,一枚品相极佳的“西藏壹两”铜币以230万元成交,其稀缺性与历史价值共同推高了市场价格。
正面特征:钱币正面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左侧为十八星旗,右侧为五色旗,象征辛亥革命后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上方镌刻“中华民国”四字,下方为“开国纪念币”五字,左右两侧以樱花图案装饰。
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央竖写“十文”面值,寓意丰收与富足。外围环绕英文字母“THE REPUBLIC OF CHINA”,体现民国初期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
历史价值:作为民国成立后首批纪念币,此币见证了中国从封建帝制向共和政体的转变,其设计融合了政治寓意与艺术美感,具有极高的历史纪念意义。
成交价
:在2024年秋季拍卖中,一枚保存完好的双旗开国纪念币以195万元成交,其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成为藏家争夺的焦点。
正面特征:钱币正面中央为实心党徽图案,象征国民政府的统治权威。上方镌刻“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纪年,下方为回纹装饰,整体设计简洁庄重。
背面特征:背面中央为古布贝丘图案,两侧镌刻“壹分”面值,外围以回纹环绕,寓意货币的稳定与流通。此币由上海造币厂铸造,工艺精湛,存世量稀少。
历史价值:作为民国后期流通货币的代表,此币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尝试,其设计融合了传统纹饰与现代政治符号,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成交价:在2025年某场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美的“二十五年壹分”铜币以220万元成交,其稀缺性与历史价值共同铸就了高价成交的传奇。
来源:蔡老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