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些女人年纪不大,状态却开始出问题:心烦、出汗、长痘、失眠、月经乱了套。
跑医院查血、查激素、查内分泌,结果医生一句话让她懵了:你卵巢功能衰退得有点早了。
这时候不少人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卵巢也会“提前退休”。
很多人以为,卵巢出毛病是绝经期才要考虑的事,其实不对,卵巢要出事,早在好几年前,身体就已经开始“打小报告”了。
只不过这些信号太日常,太不被当回事,最后等到症状严重才知道追悔都晚了。
最早发出信号之处并非月经,而是皮肤。
很多人以为皮肤差是护肤没做好、睡眠不好,甚至怪天气,但卵巢一出事,最先受影响的就是皮肤状态。
雌激素是维持皮肤弹性、水润、细胞再生的关键激素,卵巢功能一滑坡,雌激素产量跟着往下掉,皮肤的胶原蛋白合成就受阻。
脸上开始干、起皮、斑点变深、毛孔粗大。
尤其有些原本不长痘的女性,突然开始下巴、额头爆痘,这不是单纯的“上火”,而是激素水平紊乱的结果。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曾在2019年做过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30-45岁之间因皮肤问题就诊的女性中,超过41%在后期被确诊为卵巢功能减退或多囊卵巢综合征。
这个数据本身就说明,皮肤是“内分泌地图”的窗口,表面变化可能藏着深层问题。
有些人睡觉也开始出问题,躺下翻来覆去、明明困却睡不着,睡着了又容易醒。
这种“浅睡、易醒、做梦多”的状态,其实跟卵巢激素也脱不了干系。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方面起着不小作用,特别是对GABA这种“让人安静下来”的神经递质。
当雌激素减少时,GABA的效力便会降低,大脑也更易进入兴奋状态。这种兴奋不是好事,而是烦躁、焦虑、不安的底色。
德国慕尼黑大学神经睡眠实验室发现,激素波动大的女性群体在深度睡眠阶段出现频率显著下降,最长的深睡期比正常水平短了35%。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女性在压力大的时候,不是哭就是失眠,因为身体根本不在稳定区间。
说到这,很多人会联想到情绪问题。其实情绪崩溃背后也很可能是卵巢在“闹情绪”。
当卵巢激素分泌不稳定时,大脑里的多巴胺、血清素这些调节情绪的关键物质也跟着波动。
有些女人突然变得特别敏感、动不动就烦、没来由就想哭,说白了,就是身体在“缺信号”。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份临床追踪显示,在患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中,约有67%同时存在轻至中度情绪障碍症状,甚至一部分人在被确诊卵巢问题之前,已经因为焦虑抑郁开始服药。
这些现象不是简单的情绪问题,而是内分泌系统在乱跳,身体没法“自我调节”了。
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信号,其实藏在肠道。这个角度很冷门,但越来越多医生注意到,卵巢一出问题,不少人肠胃也开始跟着折腾。
腹胀、便秘、消化慢、食欲忽上忽下,这些都可能不是吃坏了东西,而是卵巢激素影响到了肠道神经。
肠道里有大量雌激素受体,平时在激素正常的时候,它们维持着肠道的节奏和蠕动。
一旦雌激素掉下来,这些“节奏控制器”就失灵了。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202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把雌激素水平调低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菌群多样性下降、拟杆菌比例下降、炎症因子升高。
这说明卵巢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只是间接的,而是直接参与调控的。
也就是说,有些人的便秘、消化不良、腹胀,压根不是胃的问题,而是卵巢早就开始“罢工”。
有趣的是,有的女性在卵巢出问题早期并没有什么身体上的痛苦反应,但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出现微妙的下降。
这听着有点玄乎,但其实不稀奇。
雌激素跟大脑里专管语言、逻辑、记忆这些区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左侧颞叶和前额叶区域。
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说话慢”、“找词难”、“记性差”的情况,并不完全是衰老,而是脑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神经传递效率变低。
加州大学的一组神经心理学研究指出,受试者在雌激素水平稳定期和下降期分别进行同一组语言测试,结果显示,词汇调用速度下降了23%,短期记忆分数下降了19%。
这其实就像是神经网络的电压变弱了,信号传不过去,整个人思维变钝,说话变慢。
还有一些女人在卵巢出问题早期,会突然感觉“骨头软了”、“站久了腿酸”,整个人有点站不稳。
这种现象也不是年龄大了的问题,而是卵巢激素缺乏导致的骨密度下降。
雌激素为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主要激素。一旦其水平降低,骨骼中的钙便仿若“解冻”一般开始流失。
很多女性年纪轻轻骨量就开始减少,不是吃钙不够,而是激素不给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临床随访发现,卵巢功能早衰女性中,骨质疏松发生率接近35%,远高于正常同龄人。
而这些人里,大部分连骨密度检查都没做过,等真摔一次骨折了才知道出问题。
那问题来了:既然卵巢功能这么关键,影响皮肤、睡眠、情绪、肠道甚至骨头,那有没有可能,长期忽视卵巢功能的波动,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慢性损伤?
其实这个关系已经被不少研究验证了。雌激素是天然的血管保护因子,它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维持血管弹性。
它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坏胆固醇的生成,提高好胆固醇的比例。
一旦卵巢功能下滑,雌激素供应减少,血管的弹性下降、血脂控制失衡、血压波动增加。
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慢慢地、隐蔽地积累,等真正出现动脉硬化或心肌缺血时,很多人才发现根源早在卵巢。
医生提醒,女性一旦出现月经不规律、情绪大起大落、皮肤突然变差、骨头酸软、睡眠失衡这些情况,就要高度怀疑卵巢功能是否已经在滑坡了,而不是等着它彻底停工才补救。
所以,从身体的微小变化去看卵巢的健康状态,远比单纯看月经是否规律更靠谱。
[1]孙小玲.综合护理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