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太升痛批林志炫《悟空》是烂歌!戴荃回怼:网络乞丐博眼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9:41 2

摘要:丁太升又被骂了!这次他对《歌手2025》林志炫演唱的《悟空》一句犀利点评“是烂歌”,直接点燃了原唱戴荃的怒火,而对方一句“博取眼球的网络乞丐”怼得全网吃群众沸腾。这场看似“乐评人 vs 歌手”的互撕,实则是一场关于音乐审美、流量密码和行业生态的混战。今天咱们就

丁太升又被骂了!这次他对《歌手2025》林志炫演唱的《悟空》一句犀利点评“是烂歌”,直接点燃了原唱戴荃的怒火,而对方一句“博取眼球的网络乞丐”怼得全网吃群众沸腾。这场看似“乐评人 vs 歌手”的互撕,实则是一场关于音乐审美、流量密码和行业生态的混战。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歌到底“烂”在哪儿?丁太升是真敢说,还是纯属嘴贱?戴荃的炮轰,到底是护犊心切,还是心虚跳脚?

丁太升对《悟空》的批评,刀刀见血,总结起来就三个字:假大空。

丁太升直言《悟空》里的京剧念白、戏腔唱段,根本就是“表面贴金”,看似弘扬传统文化,实则“把京剧当装饰品挂流行音乐的墙上”,既不尊重传统,也没创新突破。说白了,这就是在“国风热”里蹭流量,把传统文化当营销噱头。

丁太升嘲讽这首歌“像给法拉利加92号汽油”——再牛的歌手(比如林志炫)也救不了烂旋律。歌词更是“堆砌辞藻”,什么“叫一声佛祖”“踏碎凌霄”,看似霸气,实则空洞得像中学生作文,既没孙悟空的叛逆内核,也没现代人的共鸣点。

丁太升最狠的一句是“每次听到京剧念白就犯恶心”。他认为流行和戏曲的结合必须自然,但林志炫的版本“硬把京剧腔塞进摇滚编曲”,生硬得像“土行孙钻地”,既没美感,还让人起鸡皮疙瘩。更狠的是,丁太升把矛头指向整个行业:“这种投机取巧的歌能火,就是在鼓励‘黑红也是红’,真正的好音乐反而被埋没!” 这话直接撕开了流量至上的行业遮羞布。

原唱戴荃的回应,看似大度,实则绵里藏针:

他绝口不提《悟空》的艺术缺陷,反而大赞林志炫“不炫高音”“不讨好观众”,把改编失败美化成“创新勇气”。但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林志炫的版本被骂成‘二手玫瑰上身’‘卡痰式怒音’,您这‘感动钦佩’是真心话还是场面话?”

直接开骂丁太升是“苟延残喘的网络乞丐”,明摆着借机报复。毕竟丁太升早从2024年就喷《悟空》“用京剧营销”“不如口水歌”,两人积怨已久。戴荃这次看似挺林志炫,实则是借刀杀人,把乐评人踩成“蹭流量小丑”。

他甚至还搬出“音乐没有优劣”的伪命题,试图用“情感共鸣”掩盖作品缺陷。但问题在于,情感共鸣不等于艺术价值——广场舞神曲也能让人嗨,但你能说它和《贝多芬》一个档次嘛?

戴荃的回应,暴露了音乐圈的潜规则:作品可以烂,但面子不能丢。骂乐评人“蹭热度”,成了转移批评的万能挡箭牌。

林志炫这次排名倒数第二,真不冤!

改编激进,观众不买账:他一身“人面狮身唐三彩”长袍,顶着夸张妆容,把《悟空》改成“京剧摇滚缝合怪”。结果呢?观众吐槽“像二手玫瑰上身”“怒音像卡痰”,投票率仅8.01%,专业评审和大众审美的撕裂直接打脸节目组。

自我感动,脱离市场:林志炫自称“等这首歌等了7年”,想用京剧融合推广传统文化。但59岁的他显然误判了观众口味——大家要的是“好听”,不是“文化课”。网友辣评:您这是《歌手》还是《戏曲频道》?

选曲自杀,暴露短板:林志炫擅长抒情(如《没离开过》《烟花易冷》),但《悟空》需要的是野性张力。他硬凹“国风创新”,反倒暴露了风格单一的局限。这场表演,成了“艺术家自我陶醉,观众一脸懵逼”的典型反面教材。

戴荃与丁太升互撕的本质,是音乐圈“艺术 vs 流量”的畸形生态。

丁太升靠骂人人设赚流量,从VAVA、张杰到刀郎,谁红骂谁。这次喷《悟空》不过是老套路,但他说中了一个事实:国风音乐正在沦为“文化快消品”,表面华丽,内里空虚。

戴荃的《悟空》是他职业生涯代表作,但十年过去,再无超越之作。眼看林志炫改编翻车,他生怕自己的“神作”口碑崩塌,只能靠骂乐评人挽尊。

而《歌手2025》故意请林志炫唱争议歌曲,再让丁太升开喷,摆明了制造话题。排名争议、评审黑幕,全是剧本套路。这场闹剧里,唯一被牺牲的就是音乐本身。当艺术讨论变成骂战狂欢,当创作者忙着甩锅互撕,谁还关心作品到底好不好?

《悟空》当然不是一无是处,戴荃的原版在2015年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十年过去,当“国风”成了流水线产品,当创新变成“戏腔+电音”的粗暴缝合,这首歌早已被过度消费,沦为KTV炫技工具。丁太升的“烂歌论”或许偏激,但他撕开了乐坛的脓疮:投机取巧的创作、流量至上的逻辑、拒绝批评的傲慢——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之劫”。

至于戴荃那句“网络乞丐”,与其说是捍卫音乐,不如说是恼羞成怒。毕竟,如果连批评都容不下,华语乐坛恐怕真要“踏碎凌霄”,坠入深渊了。

来源:爆炸的小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