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上海郊区一栋老式居民楼里,59岁的赵师傅从睡梦中猛然惊醒。他捂着胸口,感觉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上气,额头冷汗直冒。妻子小刘被他的呻吟声吵醒,打开灯一看,丈夫脸色煞白,嘴唇发紫,吓得她手忙脚乱拨通了120。
凌晨三点,上海郊区一栋老式居民楼里,59岁的赵师傅从睡梦中猛然惊醒。他捂着胸口,感觉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上气,额头冷汗直冒。妻子小刘被他的呻吟声吵醒,打开灯一看,丈夫脸色煞白,嘴唇发紫,吓得她手忙脚乱拨通了120。
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冲进屋内,迅速展开抢救。心电图显示,赵师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医生用尽全力,可赵师傅的心跳还是渐渐停了。最终,他没能熬过这个夜晚,永远离开了小刘和两个孩子。
事后,医生询问小刘赵师傅的生活习惯。小刘哽咽着说:“他晚上总爱喝点小酒,抽几根烟,最近还老熬夜看球赛……”医生叹了口气:“这些习惯,可能是压垮他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师傅的故事,像一记警钟,敲醒了许多人。心梗,这个“隐形杀手”,为何如此凶险?睡前哪些习惯在悄悄伤害心脏?
赵师傅是个老司机,开了30年货车,身体一直硬朗。他总说:“我这把年纪,抽烟喝酒算啥?心脏好着呢!”可他不知道,心脏是个“任劳任怨”的器官,默默承受伤害,直到问题爆发。
心梗,全称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急症。《柳叶刀》(The Lancet)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9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梗占了不小比例。在中国,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每年约200万人突发心梗,平均每6秒就有一人中招。
心梗来袭,往往有迹可循。赵师傅如果早点留意这些症状,或许能及时就医:
胸痛:最典型的症状,像胸口被重物压住,疼痛可放射到左臂、颈部、下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出,胸痛持续超15分钟,伴冷汗、恶心,高度疑似心梗。呼吸困难:心肌缺血削弱心脏泵血能力,肺部供氧不足,导致胸闷气短。头晕晕厥:脑部缺血缺氧,轻则头晕,重则昏倒。美国心脏协会(AHA)警告,脑缺氧超5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其他:恶心、呕吐、胃灼热,有时被误以为消化问题,延误就医。赵师傅当晚的胸痛,正是心梗的“求救信号”。可他平时从不体检,症状出现时,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赵师傅去世后,小刘翻出他的体检报告——那是三年前单位组织的,显示高血压和高血脂。医生当时叮嘱他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可赵师傅不当回事:“不就个数值高点?吃药多麻烦!”如今,小刘后悔不已:“要是他听医生的话,兴许就不会走得这么早……”
心梗为何如此凶险?因为它不仅破坏心肌,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心脏骤停:冠状动脉堵塞,心肌缺血严重时,心脏可能突然停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指出,院外心梗患者30%在送医前死亡。心律失常:心梗常伴随早搏、室速等,严重时导致猝死。心力衰竭:心肌坏死削弱心脏泵血功能,引发呼吸困难、肺水肿。多器官损伤:心脏供血不足,脑、肾等器官相继受损,增加死亡风险。小刘回忆,赵师傅发病前几天就说胸口闷,她以为是累的,没当回事。现在她才明白,心梗的危害远超想象。
心梗并非无迹可寻,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大大降低风险。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帮你远离“心梗危机”。
饮食是心脏健康的基石。赵师傅爱吃红烧肉、喝啤酒,殊不知这些习惯在悄悄“喂养”血管斑块。医生建议遵循“三多一少”原则:
多吃蔬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研究显示,每天吃400克蔬果,冠心病风险降20%。多吃杂粮:燕麦、荞麦等富含β-葡聚糖,有助于稳定血糖、血脂。多吃高纤维食物:豆类、菌菇促进胆固醇排泄,保护血管。少吃高胆固醇、高糖、高脂肪食物:肥肉、蛋黄、甜点会加重血管负担,增加血栓风险。赵师傅退休后很少运动,体重逐年攀升。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建议,中老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风险。
心梗抢救有“黄金6小时”。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立即拨打120,切勿拖延。中国急诊医学杂志强调,溶栓或支架手术在发病后6小时内效果最佳。
赵师傅的悲剧woman,医生分析,他的死因与睡前两个习惯密切相关。以下是医生特别提醒的睡前“两大禁忌”:
赵师傅每晚睡前总要喝二两白酒、抽几根烟,觉得这样“放松”。可他不知道,这些习惯对心脏的伤害有多大: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让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英国医学杂志》(BMJ)研究显示,吸烟者心梗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酗酒:酒精刺激心肌,增加心脏负荷。美国心脏协会警告,过量饮酒可引发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梗。暴饮暴食:睡前大吃大喝,胃肠消化负担加重,心脏供血不足。《欧洲心脏病学杂志》指出,饱餐后心脏需额外供血20%,易诱发心肌缺血。赵师傅爱熬夜看球赛,情绪激动时还常跟电视“较劲”。这些习惯让心脏不堪重负:
熬夜:扰乱生物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睡眠研究杂志》**显示,长期睡眠不足者心梗风险高30%。过劳:过度疲劳让心脏长期超负荷运转,血管壁受损。情绪激动:生气、激动时,儿茶酚胺激增,引发血管痉挛、心肌缺血。美国心脏协会案例分析,情绪激动是10%心梗的直接诱因。心梗来袭,时间就是生命。以下症状需高度警惕:
睡中胸痛:半夜醒来胸口闷痛,伴冷汗、恶心,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跳加快:睡梦中突然心悸、气短,可能是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其他:不明原因的头晕、乏力、左臂酸痛,需尽快排查。医生建议:
家中常备硝酸甘油,胸痛时舌下含服,缓解症状。拨打120,告知症状,争取最快送医。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赵师傅的离世,给小刘和孩子们留下无尽遗憾。痛定思痛,小刘开始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早睡早起、每周散步3次,还说服儿子每年体检。她常跟邻居说:“老赵用命换来的教训,咱得记在心上!”
心梗不是“天灾”,而是生活方式的“人祸”。赵师傅的故事,提醒我们:心脏需要用心呵护。睡前远离吸烟酗酒、熬夜激动,养成健康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就医,就能让心梗远离你我。愿每个人都能珍惜健康,远离“凌晨噩梦”,活出长寿人生!
《柳叶刀》(The Lancet). Global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2022.《英国医学杂志》(BMJ). 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2021.来源:戴六号半的高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