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上升,记住“四提醒”让家人安然度过高发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9:49 2

摘要:近期,许多北方小伙伴又经历了春夏交替的“魔法气温”:早上穿棉衣,中午却闷得冒汗。环境温差不仅让人“感冒”,也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可乘之机。特别是最近新冠感染曲线上扬,南北方都出现感染增加趋势,不少家庭因此“中招”。

作者|XXX(医学博士)

近期,许多北方小伙伴又经历了春夏交替的“魔法气温”:早上穿棉衣,中午却闷得冒汗。环境温差不仅让人“感冒”,也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可乘之机。特别是最近新冠感染曲线上扬,南北方都出现感染增加趋势,不少家庭因此“中招”。

据中国疾控中心和多地权威数据,4月新冠阳性病例增幅明显,广东等省市感染占比尤为突出。专家预测,这波小高峰还要持续数周。虽然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强,但多数症状不重。对于免疫力稍差、慢病群体及中老年人来说,做好日常防护依旧重要!

那么,如何在病毒高发季守住健康?——记住这“四个提醒”:1少用,2少吃,3要躲,4要做,既科学,又实用!

一、“少用”——少用空调冷风,少用冷水洗澡

很多中年朋友习惯了“空调续命”,但忽冷忽热对身体影响大。当下气温波动大,频繁吹冷风、用冷水容易导致机体受凉,降低呼吸道局部免疫力。据医学研究,呼吸道黏膜黏液分泌会因低温减少,一旦被病毒“突破口”,感染风险自然增加。

中午短时使用空调即可,晚上适当添被,切勿贪凉。洗澡水温应保证在37℃左右,避免突然刺激诱发寒气入体。

二、“少吃”——少吃冷饮、油炸烧烤

天一热,冰镇饮品和各种烧烤成为不少中老年朋友的“夏日快乐源”。但这些食物却正好被医疗圈列为“免疫杀手”。

原因分析:

冷饮会导致胃肠血管收缩,抑制正常消化功能,还会降低咽喉部抵抗力,不少新冠或流感患者就是因为暴饮冷饮引发症状加重。

油炸、烧烤食物则易致“上火”、消化负担重。肺热内生、黏膜干燥、痰多咽痛等,一不留神就成了感染高危人群。

专家贴士:适合多喝常温白开水,新鲜水果选择温和型(如苹果、香蕉),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护消化系统和呼吸道屏障。

三、“要躲”——远离密集和患病人群

新冠和绝大部分呼吸道病毒都采用“飞沫—接触传播”方式。节假日外出游玩、夜市人群聚集,都是隐形高风险区。更何况不少携带者并无明显症状,却一样具有传染性。

现实案例:

根据2023年底多地调查,70%因感染而就医的新冠患者表示近期曾在密不透风的商场、聚会场所逗留。

与其“硬扛”,不如主动远离高风险人群,尤其是身边有发热、咳嗽、头痛的人,务必保持一定距离。

四、“要做”——四件事刻不容缓

1. 规范佩戴口罩

遇到公共场所,记得再次“捡起”口罩。特别是本身慢病、60岁以上长者,一只正规的医用口罩能大大降低感染几率。

2. 勤通风、多晒太阳

中老年人的家庭居住条件普遍较封闭,但每天开窗两次、通风30分钟,能稀释空气中潜在病毒浓度。天气晴朗时到户外散步,也是增强免疫力的小妙招。

3. 勤洗手、物品消毒

接触电梯按钮、扶手、门把后及时洗手;衣物可以用阳光曝晒提升灭菌效能。别让病毒“跟随”回家!

4. 不适及时就医

新冠高发时,不少人有侥幸心理,咳嗽发烧就自行用药。其实,中老年人本身体质及基础疾病多,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并遵医嘱治疗,反而能减少并发症风险、缩短病程。

除了这“四条”,健康调节也不可忽视

研究显示,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优质睡眠,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坚持每周3次快走、 跳 舞、太极拳等运动,全身血液循环好、病毒也难以“安营扎寨”。

疫情反复容易使人焦虑、易怒。尤其是50岁后,更易出现小病不去医院、怕麻烦的心理包袱。其实,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强免疫力的后盾。不妨多与家人朋友聊聊,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保证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充足供应,忌烟酒。一些简单加强抵抗力的小举措(如食补B族维生素、适量补锌)、补铁补钙,也有利于机体抗病毒。

总结:

新冠仍未远去,别因“症状轻微”就掉以轻心。30-70岁的中老年朋友,既要享受生活,更要稳住自己的健康基本盘。牢记“1少用,2少吃,3要躲,4要做”,从生活细节出发,帮助家人安全过渡!

守护健康,就是守护幸福。愿大家平安迎端午,健康迎盛夏!

来源:枫叶红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