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主播说全世界都在造谣,印度为何把否认当成了本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18:00 5

摘要:1948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会宣布,成功遏制了巴基斯坦扩张,却对海得拉巴土邦被武力吞并后,当地持续三年的游击战绝口不提。

印巴冲突刚刚宣布结束,印度的新德里市中心广场上就挤满了人,印度官方宣布进行十天的庆祝典礼。

当烟火照亮夜空时,国际媒体的镜头正对准克什米尔山谷,那里散落着印度军队撤退时遗弃的装甲车残骸。

知名女主播帕尔基.夏尔玛在演播室里指控全世界都跟着造谣,明明印度迎来了胜利,为什么大家都看不到。

她说印度的飞机根本没被巴基斯坦击落,巴基斯坦都没有进入印度,印度的飞机怎么会被打掉呢?

面对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为何印度政府,印度媒体都要进行否定呢?

其实印度这波操作并不稀奇,历史上被他们否认的事实太多了。

1948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会宣布,成功遏制了巴基斯坦扩张,却对海得拉巴土邦被武力吞并后,当地持续三年的游击战绝口不提。

官方档案记载的伤亡数字永远停留在三位数,而英国解密文件显示,仅1948年9月的“马球行动”中,就有超过2000名平民丧生。

这种选择性遗忘在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中达到新高度,当印度陆军在旁遮普平原陷入苦战时,《印度斯坦时报》头版刊登的却是,我军距拉合尔仅20公里的捷报。

这种传统在和平时期同样延续着,2001年议会袭击事件后,印度对巴基斯坦展开“全胜行动”,国防部宣称摧毁了87个巴方哨所。

但美国卫星图像显示,实际受损目标不足10个,多数炮弹落在了无人区。时任陆军参谋长帕德马纳班在回忆录中承认:“我们必须让民众相信军队的效能。”

印度从不承认失败,这种特质是有历史传承的,就好像中国的一则预言,掩耳盗铃。

他们宁愿捂住自己的耳朵,也听不见其他的声音。就像刚刚结束的印巴冲突,明明损失惨重,却不承认此事,大概也只有印度人会这般安慰自己了。

他们不仅安慰自己,还要别人也跟着相信自己,可这与皇帝的新装有什么区别呢?

在2019年巴拉科特空袭事件中,印度空军声称摧毁了“恐怖分子训练营”,并公布了一张标注三个弹坑的卫星图。

但欧洲空间影像公司的照片显示,炸弹实际落点在目标建筑150米外,炸倒了十几棵松树。

当国际媒体提出质疑时,印度新闻频道反而播放了动画模拟的“精确打击过程”,主播们用激光笔圈出根本不存在的“地下隧道系统”。

这种信息战在2025年冲突中升级为全民运动。

当法国《世界报》记者拍摄到印度士兵用驴队运输弹药时,印度国防部连夜发布,这是AI生成的“无人机补给链”视频。

社交平台上,大学生们用游戏引擎制作出“印度战机集群摧毁伊斯兰堡防空系统”的短片,点击量超过2亿次。

科技公司开发的爱国滤镜,会自动将战场照片里的残破装备,替换成崭新涂装的“未来武器”。

印度人的嘴里从来没有实话,没有胜利编造胜利,子虚乌有的事情也要吹嘘一番,而且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明明全世界都看到了印度的失败,他们还在集体狂欢,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庆祝的。

现在不应该是总结失败的最佳时期吗?一次次的失败还不够吗?非要让大家把整个国家都当做笑料才肯清醒吗?

这种集体性“失忆”带来的副作用,在1999年卡吉尔冲突时已现端倪。

印度空军使用老旧的米格-21战斗机执行高原任务,却在媒体上包装成“雪豹突击队”。 当被击落的飞行员遗体在巴基斯坦电视台出现时,印度新闻频道集体切换成卡通片。

二十年后,参与当年行动的退役中将夏尔马坦言:“我们知道装备落后,但没人敢说真话,那意味着整个国防体系的失败。”

这种沉默最终演变成了系统性的漏洞,2025年印巴冲突期间,印度从高原机场起飞的“阵风”战斗机频繁出现发动机喘振,却始终未在议会报告中提及。

一名匿名军官向《印度快报》透露:“每次故障都被记录为‘极端天气影响’,仿佛喜马拉雅山的冬天是今年刚出现的新事物。”

在加尔各答破旧的茶馆里,退役上尉辛格抿着玛萨拉茶苦笑:“我们总说中国武器是纸老虎,可人家的雷达能看见我们关机状态的导弹发射车。”这位参加过1962年战争的老兵清楚记得,当年撤退时每个士兵都被告知这是为了把中国人引进平原决战。

直到四十年后解密档案公开,年轻一代才知道当年印军连冬衣都没有配齐。

这种认知割裂在民间衍生出黑色幽默,孟买的脱口秀演员模仿夏尔玛的招牌动作,每当提到“国际阴谋”时就猛拍桌子,观众们在笑声中完成某种集体宣泄。

金奈的软件工程师们开发了“真相天平”APP,用户上传新闻后会自动显示国内外报道对比,该程序上线三天就被应用商店下架。

当新德里的庆祝烟花熄灭时,拉贾斯坦邦的农民正蹲在龟裂的田埂上刷手机,政府推送的“胜利喜报”和油管上的战场实况在他瞳孔里交织成荒诞的光影。

远处传来流浪歌手的吟唱,那首独立战争时期的老歌《真相永不沉没》在夜风中飘散。

或许这个国家的真正困境,不在于承认某场战役的得失,而在于能否在民族尊严与事实之间,找到那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一个国家若永远活在滤镜的幻象里,又如何在现代科技中建立起自尊、自重来?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来源:春风解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