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口县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规范涉企执法为突破口,围绕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取得显著成效,有
湖口县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规范涉企执法为突破口,围绕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取得显著成效,有效破解执法扰企难题,为经营主体减负松绑,全县涉企执法投诉量同比下降62%,企业满意度提升至96%,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01
扎紧制度“篱笆”,构建执法权力约束体系
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建立“三张清单”规范执法边界。一是权力清单透明化。全面梳理市场监管领域执法事项,制定《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明确执法主体、依据和流程,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让企业清晰知晓“什么情况可能被查、依据什么查、查到什么程度”。二是裁量基准精细化。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对高频执法事项设定138项量化标准,将“罚款5000元至5万元”等模糊表述细化为阶梯式裁量公式,实现“同案同罚、类案类处”。在执法程序方面,创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整合纳入统一平台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2024年以来,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5%,跨部门联合检查占比提升至80%,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
02
织密监督“网络”,建立多维立体监督机制
构建“三位一体”监督体系,破解“监督者如何被监督”难题。一是内部督查常态化。成立执法监督委员会,建立案卷评查、执法回访、重大案件集体审议制度,每季度随机抽取20%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全流程复盘,2024年纠正程序瑕疵案件8起。二是社会监督公开化。聘请1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担任执法监督员,定期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针对趋利性执法顽疾,建立“执法经费保障+罚没收入脱钩”机制,县财政全额保障执法经费,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执法单位绩效考核与罚没金额完全脱钩,从源头上杜绝“为钱执法”。2024年行政处罚案件数同比下降32%,企业主动整改率提升至89%,实现执法重心从“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
03
创新执法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模式
严守安全底线,探索实施“监管沙盒”机制,对新技术、新业态实行“观察期”管理,建立“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对67项首次违法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行为,采取行政指导、限期整改等柔性措施。深化信用监管改革,构建“信用分类+风险预警”智能监管系统,将全县3.7万户经营主体划分为ABCD四类信用等级,对A类企业实行“非请不扰”,对D类企业提高检查频次。2024年累计为信用良好企业减少检查156次,对高风险企业开展靶向检查42次,实现“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违法企业利剑高悬”。推广非现场执法方式,运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开展线上巡查,通过视频监控、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完成餐饮单位“明厨亮灶”线上检查320家次,药品零售企业远程监管全覆盖,减少现场检查干扰的同时提升监管效能。
04
锻造执法铁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实施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法治宣传培训。2024年,共组织各类法律法规培训8次,培训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市场监管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培训执法人员7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二是推行执法标准化建设。印发《湖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案源登记等行政执法流程的规定》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案源登记、调查取证、文书制作等11个关键环节,执法文书规范化率由78%提升至96%。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规范执法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设立“执法标兵”“服务能手”等评选项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