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学生超268万人次参与防灾减灾活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9 20:34 2

摘要: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5月12日至18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北京市教育系统组织全市18个区3225所学校开展中小学生系列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预计参与人数超268万人次。活动涵盖六大教育形式:1853所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及绘画摄影等特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5月12日至18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北京市教育系统组织全市18个区3225所学校开展中小学生系列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预计参与人数超268万人次。活动涵盖六大教育形式:1853所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及绘画摄影等特色活动,覆盖65万余人次;512所学校举办专题讲座,吸引21万余人次参与;2253所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参与师生达139万余人次;639所学校组织专项技能培训,惠及16万余人次;同时,完成3208所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覆盖27万余人次。这些系统化举措切实增强了全市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了应急避险能力。

实战式演练:让学生真演真练真提升

5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举办了以“安全护航·童心筑防”为主题的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活动现场,随着“全体师生注意,地震波即将到达,立即停止上课,请组织学生就地迅速躲避……”警报声响起,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开始了一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收到预警后,老师组织同学进行有效躲避,同时第一时间打开教室前门。有序疏散中,学生们弯腰快步行走,同时使用书本或书包保护头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跑出教学楼,来到操场开阔地带。记者在现场看到,同学们防护动作规范,教师们全程冷静指挥。整个流程组织有序,分工明确,从警报开始响起到疏散集合,用时不到5分钟,而疏散用时不到3分钟,体现出了日常训练的扎实基础。

“学校每月开展1次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开发了‘家校安联’数字平台,联合消防队、社区等开展防灾减灾实训等实践活动。学校还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自主设计安全解决方案。”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校长马军华说。

当天,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操场上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应急消防队员通过精密设备操作展示其消防专业技能:在切割演示环节,消防员操控切割机在距离灯泡顶部仅1厘米处精准切断钢丝,玻璃灯体毫发无损;另一项稳定性测试中,液压钳夹持的乒乓球被平稳放置在啤酒瓶口,乒乓球和啤酒瓶都纹丝不动。这场将专业设备操作转化为可视化教学场景的宣传活动,直观展现了消防装备的精准操控性。

“看到消防叔叔的绝活,我觉得他们厉害极了!”六(1)班学生吕思雅在消防演练中感受到消防员高超的技巧,并意识到增强自我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她表示,学校每月进行的安全演练对增强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

北京市育英中学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组织全校师生开展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活动。学校还利用午间、课后活动时间邀请专业教官团队,组织初一年级12个班分别进行了海姆利希急救法、简易担架制作、创伤包扎、救援绳结学习、心肺复苏、抗震建筑模型体验等防震减灾技能培训。“此次疏散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检验了学校防震减灾预案的科学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安全无小事,下一步,我们必须将疏散演练常态化,做到真演、真练、真提升。”育英中学相关负责人如实说到。


互动式课堂:让安全教育寓教于乐


日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的课堂上来了两位特殊的老师——朝阳区常营地区办事处禁毒专员王雅静与朝阳消防救援支队派驻社区消防专员朱连波走进校园,化身“安全导师”,通过直播平台,在班会时间与全校学生展开“云互动”。两位老师紧扣校园场景,借助精心制作的图文课件,将原本晦涩的消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从消防栓、灭火器等常见消防标志的含义解读,到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器材的操作演示,每个环节都细致入微。朱连波老师讲消防安全的互动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

“这个绿色奔跑小人标志代表什么?”“遇到浓烟该如何正确逃生?”面对老师们的提问,陈经纶中学保利小学的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发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还通过镜头模拟操作灭火器,练习弯腰捂鼻、贴墙撤离等逃生技巧,沉浸式体验消防应急过程。此次活动不仅让消防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位学生的心中,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应急避险能力。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北京急救中心专家陈志带来的“灾害场景互动课堂”成为焦点。课堂围绕常见灾害场景,通过“讲解﹢答题﹢纠错”模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存指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答题器即时作答,专家结合高频错误深入解析,让学生在“学中答、答中悟”,形成“理论—实践—强化”的高效学习闭环。

在同步开展的教职员工培训课上,北京急救中心专家还为培英小学20余名教职员工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培训,专家特别强调了“钻石4分钟”的重要性。教师们轮流在模拟人上练习,专家则逐一纠正姿势、力度等细节。参与培训的教师表示,掌握这些技能后,面对突发状况能冷静正确地行动,从而成为校园安全的“第一响应人”。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立足《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传承“活力教育”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凝练出“生命·安全”的安全教育理念,构建“活力安全﹢”课程结构,完善家校政社多维安全共育体系。学校以“安全发展”为导向,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安全素养,通过构建“认知—能力—责任”三位一体的安全育人链条,实现安全知识向安全能力的转化、安全技能向安全价值观的升华,着力培养具备“风险辨识力、应急决策力、自救互救力、安全传播力”的新时代安全型人才。


沉浸式体验:让防范意识入脑入心


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近日组织开展了“童笔绘减灾,安全伴成长”书画作品征集活动。经过前期宣传和征集,在学校美术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各年级师生紧扣“安全”主题,内容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居家安全”等大安全理念,共收到了3000余幅作品,其中包含绘画类、书法类、剪纸类、篆刻类等多种形式。这些安全宣传作品被统一展出,供师生们参观,小作者们积极地为大家介绍着作品的创作灵感。这些作品不仅是创意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证明。通过这次活动,师生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安全知识,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防灾减灾的种子。

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四年级师生参加了由石景山区应急管理局举办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宣传活动。在装备展示体验区,消防救援支队展示了消防机器人、消防云梯等综合救援类装备;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展示了抽排水装备、森防卫星侦察系统等森防装备;石景山区应急局增设了基于AI大模型下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问答体验设备,增强了电厂路小学同学们的互动体验感,提升了他们的灾害识别意识和应急转移避险能力。

北京市平谷区第二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中感受到灾难带来的危害,并学习到自我保护的方法。

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的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盲盒竞答区”以“5·12”造型盲盒墙为载体,学生抽题作答收集印章,在趣味探索中巩固知识;在“绳结体验区”里,学生进行实操练习,让绳结成为应急逃生的“关键纽带”;在“棋盘挑战区”游戏中,团队根据灾害场景快速讨论答案,培养应急决策能力;“急救技能加油站”更是提供多种急救技能学习机会,将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在“主题绘画区”里,学生们在3米长的主题画卷上共同填色,用画笔描绘安全愿景,将“安全”理念深植心中。六年级学生高晨峻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急救知识让我们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底色,学校始终将‘护佑学生安全成长’作为重要使命。开展此次互动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理论,还包括实际操作。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会更加深刻,这符合我们学校‘智乐教育’的育人理念。”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校长杨莹说到。
(采写:付磊 郑祖伟;摄:付磊;编辑:张秋颖;复审:常悦;核发:冉阳)

来源:现代教育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