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各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然暴发、迅速扩散的特点,能够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11月至次年3月,通常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拒绝着,拒绝着,流感高发季它仍然来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呼吸道感染中流行性感冒稳居前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各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突然暴发、迅速扩散的特点,能够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11月至次年3月,通常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流感病毒是个大家族,根据其表面抗原可分为甲型(A)、乙型(B)、丙型(C)和丁型(D)。在人类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亚型,其毒宿主范围广,易变异,可引起全球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和暴发;丙型和丁型流感病毒则较为少见。
流感的典型症状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症状包括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乏力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大概率是和流感病毒亲密接触了。
对于一般健康儿童,流感可能表现为轻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和头痛,多数伴有肌肉酸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婴幼儿的症状可能不典型,甚至出现高热惊厥。新生儿流感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易合并肺炎,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流感的用药误区
作为中招概率相当高的一种疾病,流感很“荣幸”地被家家户户重点预防,很多家庭小药箱中常备各类感冒药,一旦中招,摸出来即吃,主打一个快速反应,最好“攻其不备”。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吃药的动作有了,效果却不咋地,严重的还有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原因很简单:吃错药了。
比如,被流感病毒袭击了,却闷头吃着对付细菌感染的药,药物进了体内一瞧,发现自己走错了“片场”,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效果能好吗?
所以,如果得了流感,以下几种用药常见误区,咱不能“踩”。
误区一:得了流感就抓紧使用抗菌药物并消炎。
流感,正常情况下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而不能使用抗菌药,除非合并有细菌感染;另外,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吃了也没啥用。
对于流感而言,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阿比多尔、玛巴洛沙韦等药物比较对症。至于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药咱就别吃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拿不准自己是啥类型感冒,可以去看医生,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
误区二:儿童服用奥司他韦呕吐要抓紧补服。
正确操作是:是否补服、如何补服,得分情况。奥司他韦,口服后会在胃肠道被迅速吸收,约30分钟就能在血液里达到最高浓度。孩子口服奥司他韦胶囊,服药后呕吐,如果呕吐物中有完整的胶囊,则需补服一次;如未见胶囊壳,且距离服药超过30分钟,则不需要补服。口服奥司他韦颗粒,15分钟以内呕吐,补服一次全剂量;15-30分钟内发生呕吐,补服一半的剂量;超过30分钟发生呕吐,则不需要补服。
误区三:玛巴洛沙韦可以预防流感。
玛巴洛沙韦是抗病毒药物,在我国,它被批准用于既往健康的成人、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但目前,其尚未被批准用于流感的预防。
误区四:服用药物“几天就好”。
抗病毒类药物奥司他韦能够减轻流感症状、减少并发症,但也有用药时机,比如最好在患流感后48小时内使用,越早效果越好,超过时限效果就不太理想了。其他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的“对症药物”,而任何感冒病症都需要通过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抵抗才能得以消除。
来源:耳鼻喉健康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