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达14.1%,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
老年人权益保护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在一系列“适老化”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深度渗透老年群体生活,银发族“触网”热潮背后暗藏隐忧。
亮起红灯:健康与信任的双重考验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达14.1%,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
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过度用网引发的视力损伤、财产损失等问题日益凸显。
前不久,家住西安的黄阿姨迷上了看短剧。白天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眼镜看,晚上为了不影响老伴休息,就躲在被子里“划屏幕”,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最近,黄阿姨突然感到眼睛胀痛,并伴有头疼、恶心等症状,家人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要手术治疗。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青光眼中心主任刘建荣告诉记者,老年人用网不当引发眼部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人长时间使用手机,特别是在黑暗环境中,极易诱发眼部疾病。除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外,还可能引发干眼症和老年性黄斑病变。”
更令人担忧的是数字消费陷阱。
“三二一,上链接!”这段时间,王先生发现母亲钱秀英的手机里总能传来直播间的声音。伴随而来的是家里陆续到货的保健品,几乎堆满了一个房间。
“我们看到了也会马上退货,但有时退货的速度还跟不上母亲下单的速度。”提到这些,王先生有些无奈。
通过社交账号进入钱秀英常看的直播间里发现,一名自称国家级名医的“专家”每天准时直播,围绕老年人关注的癌症、血压、血糖等话题讲解养生知识。
讲解不到20分钟,“专家”话锋一转,开始推销起保健产品,号称有降低血糖、强化免疫、预防癌症等功效。加上“饥饿营销”话术,商品上链接几分钟后就显示售罄,人为制造抢购热潮。
记者在一些直播间停留时注意到,“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百分百正品”“特效保证”等词不断被主播提及。
图源:视觉中国
深层诱因: 缓解焦虑催生“网瘾老人”
在“手机”的数字世界背后,银发族沉迷网络的深层诱因更值得关注。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体正面临着四大存在困境:死亡、孤独、虚无和有限性。这些困境带来的焦虑感,正悄然催生着“网瘾老人”群体。
“很多老年人存在家庭、社会、身体健康焦虑,人上了年纪不知道该干什么,也担忧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家中子女大多又有自己的事要忙,陪伴老人的时间变少,很多老人会觉得孤独,主播的嘘寒问暖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陈策说。
面对衰老,不少老年人难免会有些心理落差。记者“暗访”发现,部分直播间形成完整“套路链”:先用“专家讲座”吸引流量,再通过“子女不孝”等话术进行情感绑架,最终以“限时抢购”促成交易。
“他们承诺服用后无需再服药,这种虚假宣传直接迎合了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直播间通过“健康科普+情感关怀”的双重策略,逐步瓦解老年人的心理防线。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大脑功能衰退,认知能力显著下降。“不想被时代抛弃”的执念又驱使着不少人频频触网,很多老年人认为上网能“跟上时代”。
事实上,这一群体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易被夸大疗效的保健品或投资理财项目吸引。
“直播间主播常以‘限时优惠’‘独家福利’制造紧迫感,老年人因害怕错失机会而冲动下单。”陈策补充道,部分老年人甚至出现“购物成瘾”症状,即使意识到受骗仍难以自控。
破局之路:多方联动构建防护体系
守护银发族“触网”安全,需构建多维防护网。
家庭层面,子女陪伴至关重要。心理专家建议,子女应建立“数字反哺”机制。
“家庭成员的陪伴永远是有效的‘良药’,当老年人感受到被关注时,他们对直播间的情感依赖会自然减弱。”陈策表示,子女应增加对老人的陪伴和沟通,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识别网络诈骗信息。
若老年人出现固执购物、脾气暴躁等行为,需警惕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陈策建议,家属应尽早带老人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必要时通过药物干预延缓认知退化。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图源:视觉中国
社会层面,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直播平台应加强对养生类内容的审核,建立老年人消费风险提示机制。同时,社区可组织健康讲座、兴趣小组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线下社交渠道,减少其对虚拟网络的依赖。
不久前,一场银龄触网反诈防沉迷宣传活动在西安革命公园举行。“我们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现场操作演示、趣味问答等形式,做好防骗防沉迷宣传,提醒老年人不沉迷、不下载、不转账,健康上网。”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兴盛社区副主任贾瑞欣说。
监管层面,需要规范和压实并行。严格审核直播内容、规范促销规则,建立老年人消费投诉绿色通道。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网络交易平台内经营者资质与商品管理合规指引》,明确了电商平台经营者资质审核、商品管理、信息公示等要求,为直播电商从业者提供行为规范。
同时,多部门联合,聚焦直播电商乱象,明确压实直播平台主体责任、加大产品抽检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直播违规营销行为,才能让老年人在共享数字红利的同时,守住健康与财产的安全底线。(记者 袁晨)
来源:陕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