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教师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和扎实的学识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其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将通过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展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激励更多教师见贤思
亲爱的老师们: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教师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高尚的师德和扎实的学识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其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将通过分享他们的感人故事,展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激励更多教师见贤思齐,将师德师风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希望老师们以优秀者为镜,不断提升自我,共同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本期推出获评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农加贵老师的先进事迹。
农
加
贵
“麻风村”的孤勇者
农加贵,男,壮族,1966年5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39年,做孩子们的一盏明灯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1986年,20岁的农加贵来到被称为“禁区”的“麻风村”,成为落松地小学的第一位老师。这一干,就是39年。
初到学校。20岁的农加贵被面前“麻风村”的景象惊讶到说不出话来——土坯房漏风漏雨,12个孩子挤在借来的卫生室里,孩子的父母因疾病肢体残缺,却用近乎哀求的眼神望着他这位年轻教师。面对传染病的危险,他有那么一瞬间想转身离开,却被内心的声音一把拉住。“这些孩子怎么办?”
孩子们目光中的纯真、无助和渴望,让农加贵毅然选择留下,成为这里的小学教师。没有黑板,他找来木板涂墨;没有课本,他四处借旧书;没有粉笔,他用石灰块写字……面对六个年级的课业压力,他一个人讲课、备课,从早晨工作到深夜,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只为让这些别人眼中“另类”的孩子能读完小学。
1992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填报家庭住址时,农加贵颤抖着写下“麻风村”的新名字“落松地”——取自当地花生的别名,寓意“果实虽丑,内心香甜”。当12名孩子以远超录取线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时,招考老师惊叹:“落松地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农加贵攥着成绩单,泪水模糊了视线。
光芒终于刺破了山间的阴霾。
39年来,他用自己的善良、坚持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只身撑起了整所学校,既是老师,也是保姆、炊事员,他用知识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共送出12届116个学生,打开了乡村孩子认知外界的窗户。
如今,落松地小学也有了新面貌,土坯房变成了现代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成了医生、教师、警察……
现在,年近花甲的农加贵仍站在落松地小学的讲台上。他说:“我愿做一盏不灭的灯。”
这盏灯温暖了深山照亮了未来。
来源 |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 李秋岑
初审 | 韩东时
审核 | 普智慧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