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第九行星踪迹,质量是地球10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21:29 3

摘要:科学家发现第九行星的踪迹,它是一个游离在太阳系边缘的神秘天体。如果确定它是第九行星,那将是一个震惊全球的伟大发现。据计算,它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左右。离太阳有500至800个天文单位,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科学家发现第九行星的踪迹,它是一个游离在太阳系边缘的神秘天体。如果确定它是第九行星,那将是一个震惊全球的伟大发现。据计算,它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左右。离太阳有500至800个天文单位,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自2006年冥王星被开除九大行星后,科学家们一直在海王星的轨道外寻找第九行星的踪迹。真正让第九行星理论重获生机的,是在2016年,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迈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分析海王星外天体时,发现柯伊伯带中有6颗天体的运行轨道十分异常。这6颗天体的运行方向基本一致,这种情况非常诡异,除非那里有一个大型天体存在。科学家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推测它可能就是太阳系中的第九行星,其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0倍,处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中,距离地球可能有1000亿公里。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到了2025年,科学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寻找第九行星,那就是利用红外望远镜去发现它的身影。天文学家意识到,任何天体都会因自身热量辐射红外线,且质量越大温度就会越高,红外信号也就越强。于是,对古老红外数据的重新挖掘,成为破局的关键。实际上,科学家们经常通过大型红外望远镜观测柯伊伯带。他们希望从以前拍到的图像中找到线索。因此,迈克布朗领导的团队将目光投向跨世纪的红外档案数据。

果然在两台相隔了23年的红外望远镜档案中发现了可疑信号。这两台红外巡天设备分别是1983年发射的"红外天文卫星和2006年发射的日本"明智卫星。两台望远镜曾分别完成全天空红外扫描,他们就利用这23年时间当中的基线去搜索那些缓慢移动的天体。从几千个可疑信号中筛选出13个候选体。

在通过严格的运动轨迹分析和噪声剔除,最终锁定了一个编号为"IRAS-AKARI-07"的可疑目标,因为它最符合第九行星存在的各项数据,两台红外巡天设备两次观测的距离刚好相同。角距变化为42-69角分,差不多是1.5-2.3个满月直径。更关键的是,其亮度对应温度约为-220℃,初步估算其质量约是地球的10倍左右。那么,它是一颗岩石行星还是气态行星呢?如果它是岩石行星的话,它将会是一颗超级地球,如果是气态行星的话,它可能是一颗迷你版的海王星。

这一发现瞬间在天文学界引起轰动,毕竟单一望远镜的单次观测可能受限于灵敏度或数据误差,但相隔23年的两次独立观测均捕捉到同一目标,且其位置和亮度与理论模型相匹配,这极大的提升了可信度。科研团队在最近发表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中说到:"这个缓慢移动的红外源,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第九行星预测特征的候选者。"

但很快,争议就随之而来,有部分学者指出,仅有两个观测数据无法确定其轨道参数,且它的质量估算远高于早期预测的3-5倍地球质量,并表示这可能是一颗流浪行星,而非太阳系诞生初期的原生行星。毕竟,银河系中流浪行星的数量非常多,它们一直在星际空间中游荡,偶尔出现一个流浪天体接近我们太阳系很正常。

反对者还提出,如果轨道计算显示这个天体受到了太阳的引力束缚,且质量低于13倍木星质量的话,则可能是一颗人类未被发现的行星。它之所以距离太阳如此遥远,可能是太阳系早期被弹射到柯伊伯带中,又或者是一颗流浪行星在太阳系附近游玩时被太阳强大的引力所俘获。

在这次重要的发现公布后,全球多个天文台已经启动跟进观测。2025年7月,智利的暗能量光谱仪将会对该区域进行首轮深度扫描,预计2026年初可公布首批轨道参数。另外,“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将开始对柯伊伯带中的可疑天体进行多波段的跟踪观测。暗能量光谱仪的广视场可监测其几个月内天体的移动轨迹,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相机则能精确测量温度和成分。如果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两台观测设备也获得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可以确定第九行星真实存在。

这场跨越了几十年的科学探索,就像是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一个缩影:从早先的牛顿力学预测海王星,到现代红外技术追踪幽灵行星,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与理论的迭代。正如卡尔萨根所言:"宇宙在极小和极大的尺度上,都充满了未知。" 而太阳系第九行星的谜题或许在未来五年当中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

其实,让人更激动的是那份对未知的永恒期待,它驱使我们不断望向星空,在黑暗中寻找答案,或许这就是天文学的独特魅力。如果最终证实它不是流浪天体,而是一颗太阳系中的行星,那么科学界将重新审视太阳系形成的现有理论,因为在原始星盘中,可能会存在更多未被观测到的大型天体。如果站在你的立场,你觉得它会是太阳系第九行星还是一颗流浪天体呢?

这正是天文学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因为答案藏在更深远的观测里,藏在下一代望远镜的数据里,也可能藏在那些封存了数十年的星图档案里。

或许正如巴特金所言:无论最终是否能证实“第九行星”的存在,这一探索过程都将推动天文学不断向前发展,让人类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所处的太阳系,以及浩瀚宇宙的 运行规律。

来源:百科片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