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播后几天可出齐苗?怎样才能达到一播全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1 07:44 2

摘要:夏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后的出苗情况对最终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夏玉米播后出齐苗的时间规律,系统分析影响夏玉米出苗的关键因素,并详细阐述实现一播全苗的核心技术措施,旨在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夏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后的出苗情况对最终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夏玉米播后出齐苗的时间规律,系统分析影响夏玉米出苗的关键因素,并详细阐述实现一播全苗的核心技术措施,旨在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夏玉米播后出齐苗的时间规律

夏玉米从播种到出齐苗所需时间并非固定不变,受品种特性、环境条件、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适宜的温、光、水、气条件下,夏玉米从播种到出齐苗需要5 - 10天 。

- 温度因素:玉米是喜温作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 - 7℃,但在此温度下,种子萌发缓慢,易受土壤微生物侵害,出现烂种现象。当土壤表层5 - 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0 - 12℃时,种子开始正常发芽;地温达到15 - 20℃时,发芽速度明显加快。若地温在25 - 30℃之间,夏玉米种子3 - 5天即可出苗;若地温低于10℃,出苗时间可能延长至7 - 10天,甚至更久。

- 水分条件:玉米种子萌发需要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45% - 50%的水分。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 - 70%时,最适宜种子萌发和出苗。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50%,种子因水分不足难以萌发;高于80%则会导致土壤通气性变差,种子缺氧,呼吸作用受阻,出现烂种、烂芽,出苗时间延长且出苗率降低。

- 品种差异:不同夏玉米品种的休眠特性、萌发所需积温等存在差异。早熟品种一般生长周期短,种子萌发速度相对较快,在适宜条件下,可能5 - 7天就能出齐苗;而晚熟品种,其种子生理特性决定了萌发和出苗进程相对缓慢,出齐苗时间可能需要7 - 10天 。

二、影响夏玉米出苗的关键因素

(一)种子质量

1. 种子活力:种子活力高的夏玉米种子,胚的活性强,在不良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发芽能力。而活力低的种子,发芽率低,即使勉强发芽,幼苗也可能生长瘦弱,抗逆性差。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若温湿度控制不当,会导致种子呼吸作用异常,消耗过多养分,降低活力。

2. 种子纯度与净度:种子纯度低意味着存在大量杂株,会影响田间整齐度和玉米的产量、品质;净度差则种子中含有较多杂质、瘪粒,瘪粒种子因营养物质不足,发芽和出苗能力弱,影响群体出苗的整齐度。

(二)土壤条件

1. 土壤质地:沙壤土质地疏松,通气性好,地温回升快,有利于种子呼吸和胚根、胚芽生长,出苗快且整齐;而黏重土壤通气性差,遇雨易板结,种子发芽后,幼苗顶土困难,易造成闷种、烂种,影响出苗率 。

2. 土壤肥力: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充足且比例协调,能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若土壤贫瘠,缺乏必要养分,幼苗生长缓慢、细弱,甚至出现缺素症状,影响群体出苗质量。

(三)播种技术

1. 播种深度:夏玉米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 - 5厘米。播种过深,种子在出土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出土时间延长,若土壤湿度大,还易发生烂种;播种过浅,种子易因表层土壤水分散失快而缺水,导致不能正常萌发,或萌发后根系扎不牢,遇风易倒伏。

2.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种子间竞争养分、水分和空间,部分种子因生长条件不良无法正常出苗;密度过小则浪费土地资源,影响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确定 。

(四)气象条件

1. 干旱:播种后若遭遇持续干旱,土壤水分匮乏,种子无法吸足水分,处于休眠状态,难以萌发。即使勉强发芽,幼苗也会因缺水而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暴雨:暴雨会导致土壤表层板结,透气性变差,种子缺氧无法正常呼吸;同时,暴雨可能会造成种子移位、露籽,影响出苗。

三、实现夏玉米一播全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精选优质种子

1. 选择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等,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高产稳产的夏玉米品种。如在黄淮海地区,可选择郑单958、浚单20等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抗性强的品种;在东北春玉米区,可选择先玉335等熟期适宜、脱水快的品种 。

2. 严格种子筛选: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粒、病粒、虫蛀粒、破损粒和杂质,保证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 。同时,可采用机械选种与人工选种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选种质量。

3. 种子处理:通过晒种、浸种、包衣等处理方式,提高种子活力和抗逆性。晒种可打破种子休眠,增强种皮透气性,提高酶的活性,促进种子萌发;浸种能使种子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加快萌发速度;种子包衣是在种子表面包裹一层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成分的药膜,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促进幼苗生长 。

(二)精细整地

1. 深耕深松: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深耕深度一般为25 - 30厘米,深松深度可达35 - 40厘米,使土壤达到上虚下实、疏松绵软的状态,为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

2. 耙耢镇压:深耕深松后,进行耙耢作业,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清除残茬、杂草,使土壤表层细碎、平整。播种前进行镇压,可使土壤紧实度适宜,减少土壤大孔隙,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有利于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种子吸水萌发 。

(三)科学播种

1.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期。一般来说,当5 - 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开始播种。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此时气温、地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种子快速萌发和出苗;在东北地区,若春玉米收获较早,夏玉米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

2.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紧凑型品种每亩种植4500 - 5500株,半紧凑型品种每亩种植4000 - 4500株,平展型品种每亩种植3500 - 4000株 。采用等行距或宽窄行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一般行距为60 - 70厘米;宽窄行种植,宽行80 - 90厘米,窄行40 - 50厘米,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

3. 精准播种: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和播种量。播种深度以3 - 5厘米为宜,确保深浅一致;播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为2 - 3千克 。同时,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分布均匀,覆土厚度一致,避免出现漏播、重播现象。

(四)加强田间管理

1. 查苗补种:播种后要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在玉米出苗后3 - 5天内进行查苗。若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对于缺苗较少的地块,可采用浸种催芽的种子进行补种;缺苗较多的地块,可在玉米3 - 4叶期,选择阴天或傍晚,带土移栽健壮幼苗,移栽后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 。

2. 水分管理:播种后若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浇水,确保种子正常萌发和出苗。一般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浇水量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 - 70%为宜。若播种后遇到降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发生 。

3. 病虫害防治:播种后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可采用毒饵诱杀、药剂拌种等方法进行防治;对于苗期病害,如玉米猝倒病、根腐病等,可通过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

夏玉米播后出齐苗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掌握其规律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至关重要。实现夏玉米一播全苗,需要从种子选择、整地、播种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进行精细化操作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夏玉米苗齐、苗匀、苗壮,为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夏玉米的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