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助力新农人 办好兴农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1 16:43 2

摘要:关键时刻,招远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驻村走访中捕捉到这一需求,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量身定制信贷方案。一周内,资金到账,农资到位。“这不仅是钱,更是对我们扎根农村的认可!”张颖怡感慨。

初夏的招远市夏甸镇,樱桃园里红果满枝,猕猴桃藤蔓攀爬成荫。这片580亩的现代农业基地,是95后姑娘张颖怡用四年时间打造的“昕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智能温控大棚到水肥一体化设施,从全程监控系统到标准化生产流程,合作社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青年人对现代农业的执着追求。

然而,2023年春耕时节,一场资金“倒春寒”险些让丰收的希望搁浅。“前期投入大,300万元的化肥款缺口直接关系到全年收成。”张颖怡回忆道。

关键时刻,招远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在驻村走访中捕捉到这一需求,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量身定制信贷方案。一周内,资金到账,农资到位。“这不仅是钱,更是对我们扎根农村的认可!”张颖怡感慨。

在80公里之外的蓬莱区大辛店镇的达豪粮油坊,轰鸣的磨粉机将金黄小麦化作雪白面粉,麦香氤氲中,“粮二代”王志峰讲述着他的返乡故事:“父辈用石磨磨了半辈子面,我想用科技让老手艺焕发新生。”

更换全自动磨面机、搭建电商平台、拓展原料收购渠道……王志峰的创新之路刚起步,便遭遇流动资金周转难题。

蓬莱农商银行在“金融夜校”活动中了解到这一需求,结合其生产周期特点,量身定制“创业担保提振贷”,5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发放仅用3天。

“以前觉得银行贷款门槛高,没想到这么接地气!”如今,达豪粮油坊年加工小麦超千吨,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增收。

这背后,是烟台全市农商银行构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前端通过“金融夜校”“驻村办公室”下沉服务,中端推出“创业担保贷”“人才贷”“乡村好青年贷”等个性化、场景化产品,后端联合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截至4月末,全市农商银行已举办金融知识宣讲活动500余场,为涉农主体提供“产供销”一体化解决方案。

新农人的成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东风。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山东省同步出台《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二条措施》,要求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新业态、新主体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形成“财政贴息+银行让利+担保增信”的政策合力。

这样的场景,正是烟台全市农商银行优化金融服务,倾力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的缩影。截至3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创业类贷款超30亿元,惠及近万名“张颖怡”式的创业者。通过“新农人贷”“乡村振兴青年贷”等专项产品,农商银行将金融资源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的“青春苗”。截至2025年4月,全市农商银行已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800余家,带动就业超5万人,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他们中既有深耕智慧农业的“田秀才”,也有玩转直播带货的“新掌柜”,更有整合资源的“乡村CEO”。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青春遇见乡土,当金融邂逅农业,一幅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在烟台大地徐徐展开。在这里,农商银行不仅是资金供给者,更是乡村变革的同行者;新农人不仅是创业个体,更是振兴浪潮的弄潮儿。

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征途上,烟台全市农商银行与新农人的“双向奔赴”,正为齐鲁乡村振兴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