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岁的林婉青,曾在深圳一家新媒体公司担任市场策划专员。她文笔细腻,审美出众,是团队里颇受认可的年轻骨干,身边也有一个交往5年的男友,但在2019年计划买房、谈婚论嫁之际,男方突然以“生活理念不同”为由提出分手,并迅速与相亲对象步入了婚姻,令她备受打击,情绪崩
28岁的林婉青,曾在深圳一家新媒体公司担任市场策划专员。她文笔细腻,审美出众,是团队里颇受认可的年轻骨干,身边也有一个交往5年的男友,但在2019年计划买房、谈婚论嫁之际,男方突然以“生活理念不同”为由提出分手,并迅速与相亲对象步入了婚姻,令她备受打击,情绪崩溃,整宿整宿的睡不好,总是在凌晨两三点醒来,脑子里像有根拧紧的弦,总是回想起和前男友的时光。
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林婉青试着泡脚、冥想帮助睡眠,但打起精神去上班,却常在午后发呆,看着电脑屏幕出神十几分钟都没意识,并且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多,而公司在这时候又进行业务重组,她不幸上了裁员名单,拿着自己的个人用品回到住处,房间里冷冷清清,更加重了她低落的心情,她感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一无是处,甚至开始害怕见到人,躺在房间里整天整天的不出门。
不巧的是,就在她失业、情绪最脆弱时,奶奶突发意外离世,连道别都来不及,而林婉青是由奶奶带大,对奶奶感情深厚,得到消息后火急火燎的赶回去,看着灵堂里奶奶的遗照,让她的内心仿佛被一根无形的手撕开了口子。她开始有点怕白天,怕接到电话、怕看到社交消息,只想每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连洗头都嫌麻烦,面对阳光也觉得刺眼。
父母也清楚她这段时间的遭遇,知道对她的内心打击不小,一再鼓励安慰,也没有催促着她结婚,避免刺激她的情绪。时间很快来到9月27日,林婉青的思绪突然变得十分活跃,凌晨四点都还精神亢奋,猛地从床上坐起来,脑子像被打开的水闸,一股接一股的念头冲刷着神经。
她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于是开始翻出笔记本,一连写了几十页策划方案,列出了开公司的人选、财务预算、市场策略,写到手发酸却停不下来。第二天她兴致勃勃的跟母亲说起自己的计划,然而她已连续两晚没睡,母亲王华看到她眼睛发红,语速越来越快,语气热烈,而嘴唇干裂,手不自觉的放在胃部,眉头微微皱起,不由得担心。
但林婉青的情绪高昂,一点都不感到疲困,心跳得快速,笑着告诉母亲,自己终于走出了痛苦。王华感到安慰,表示支持她做任何事情,并提醒她要注意身体。
然而到了第六天,林婉青的情绪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她在给自己录播一段“视频演讲”时突然停住了,话才说到一半,脑子却像断了电,连带着亢奋的情绪也都完全消失了,转而是一种强烈的厌恶和空虚,她看着镜头里的自己,一种“毫无意义”的感受攫住了她。整个人霎那间像泄了气的气球,一下瘫坐在椅子上,呼吸开始变浅,心口发闷,眼泪毫无预兆地流下来。
林婉青又变得微信不回,电话不接,食物放在嘴边也没胃口,让王华看了很是着急,一再开解她,但林婉青却完全封闭了自己的内心,甚至想法变得消极,王华几次注意到林婉青独自面对着镜子在呐呐说着什么,她走近一听,顿时脸色大变。林婉青竟然看着自己的脸一遍遍地说“你活着有什么意义”,声音平静却空洞。
王华心惊肉跳,生怕林婉青做出什么傻事,也终于意识到林婉青这段时间的异常并非只是心情不好,带着她去看了心理医生。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林婉青的评分为21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19分,提示处于混合发作期。实验室检查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及中枢感染等器质性诱因后,最终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当前为混合发作期伴自杀风险。
医生告诉王华,“你女儿的病情,很可能与长期情绪创伤、突发生活打击如失恋、遭遇裁员,亲人离世密切相关。”为了稳定林婉青的情绪,医生给她开了些奥氮平,并叮嘱她:“严格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熬夜。”也特别叮嘱王华,“要多注意你女儿的情绪波动,如有明显冲动行为或再次出现自伤想法,需立即送医。”
王华连连点头,为了帮助林婉青恢复,督促她按时吃药,并开始陪着她每天吃饭、散步,不让她喝酒和熬夜,晚上会陪伴着她入睡,甚至主动学习有关双相障碍的知识,和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在她的努力下,林婉青渐渐恢复正常的作息,情绪变得稳定,并成功入职了新工作,也开始与相亲对象接触,脸上多了许多笑容。
意外的转折发生在2020年10月29日,林婉青化妆准备跟相亲对象约会,却突感到胸口一阵钝钝的闷痛,像有什么东西压着,试着深呼吸几次缓解,却发现吸气变浅,像吸进去的空气“不到底”,把手放到了胸口,感受到心跳也开始变得奇怪,不快,但乱。这时,电话铃声响起,她下意识去拿手机,然而她的身体往前倾,胸口的钝痛忽得变成了一种放射性的刺胀感,从胸骨中央蔓延到左臂内侧,伸出的整条手臂开始发麻,连指尖都像被热铁烫过一般发烫却无力。
她用另一只手撑住桌面,试图站起来,但胸腔像被绳子勒紧,每次吸气都带着轻微的颤抖,开始感到心慌,张开嘴想要喊母亲,但声音卡在了嗓子眼,她又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心悸,像心脏在胸腔里重重砸了一下,随后身体像卸了力,林婉青顿时失去平衡,摔在了地上,响声让王华快步走了过来,眼前的一幕令她瞪大了双眼。
只见林婉青躺在地上身体抽搐,脸色煞白,嘴巴张着却说不出话,冷汗直往下流,手则放在胸口,王华想要去扶她又发现她的脉搏微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当即拨打了急救电话。急诊心电图提示,林婉青的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5mm,V5-V6导联T波倒置,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医生立即启动心导管室绿色通道,准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然而在推进导丝准备开通闭塞血管过程中,林婉青突发室颤,血压骤降至不可测,心电图变为电机械分离。听着这个消息,王华难以接受也无法理解,情绪当场爆发,质问医生道:“这怎么可能呢?我女儿才不到30岁啊,她也不喝酒不抽烟,自从1年前被双相情感障碍后,吃得也很清淡,不熬夜在,这怎么突然就心梗了啊?之前也没有过心血管疾病啊!”
医生连忙上前安抚王华的情绪,捕捉了一个重点,林婉青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一直在吃奥氮平,会不会存在服药不当的情况?比如过量用药。但很快遭到了王华的否认,林婉青的饮食、睡眠和用药她都很清楚,从来都没有私自停药或过量服药的情况,医生也感到疑惑了,奥氮平一般是不会直接引发心梗,林婉青的病因又是什么?医生事无巨细的询问了林婉青的饮食、睡眠和用药情况,发现了端倪,原因竟是在出在奥氮平。
得知真相后的医生摇头叹息道:“唉,我差点把这个给忘了,虽然你女儿按时按量用药,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但她在吃奥氮平时忽视了2件事情,才导致突发心梗,临床也有很多吃奥氮平的患者,本来病情控制的很好,却因忽视这2件事情,结果却心梗的原因啊,如果能早点注意这2点,用药安全才能够真的放心啊……”
原来,导致她心梗的原因,是她在吃奥氮平时忽视了以下2件事情:
奥氮平是一种疗效确切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被广泛应用于双相障碍的情绪稳定治疗中。然而,它同时也是代谢副作用最显著的药物之一。研究显示,奥氮平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糖升高,显著提升心血管疾病风险。
林婉青在服药期间体重增加了6公斤,但她并未警觉,也未进行过系统的代谢筛查。事实上,她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四项(TC、TG、LDL、HDL)在这一年中从未进行过评估。而这些指标的异常,往往在心梗发生前的几个月就能体现出端倪。
奥氮平常在服药3-6个月时就会开始影响糖脂代谢。若不定期监测,患者可能处于无症状的代谢综合征状态,直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才被发现。而心梗就是这种“静默积累后的一次性爆发”。
除了代谢影响,奥氮平还具有一定的心电传导风险。尽管它导致QT间期延长的概率低于一些典型抗精神病药,但在特定人群(如年轻女性、存在电解质波动或隐匿心律异常者)中,仍可能诱发潜在的心律失常。
林婉青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接受过一次12导联心电图检查,也未进行电解质(钾、钠、镁)监测。奥氮平可能引发的QT间期轻度延长,在正常体检中很难察觉,但在心脏应激状态(如交感神经兴奋、睡眠剥夺、激动、脱水)下,可能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或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s de Pointes)。
而林婉青事件发生前的24小时内,出现了轻度失眠和胃部不适,她当晚摄入食物量减少、水分摄入不足,这可能导致轻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在原本存在QT风险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大致死概率。
林婉青的骤死并非“用药错误”,也非生活不规律,而是出现在“看似一切都在正常运转”时,她和周围人忽略了奥氮平治疗中必须主动管理的两个高危领域:代谢监测与心电管理。用药安全不只是服药时间和剂量的规范,更在于对药物可能诱发的系统性影响进行全周期管理。
参考资料:
[1]王艳.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失眠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5,57(09):125-129.DOI:10.13457/j.cnki.jncm.2025.09.023.
[2]陈蓓,施剑,张芸.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5,52(02):426-430.DOI:10.13479/j.cnki.jip.2025.02.053.
[3]胡茂林,谭宇攀,李洪杰,等.青少年抑郁症、双相抑郁、双相躁狂认知功能、临床症状及网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5,52(02):351-355.DOI:10.13479/j.cnki.jip.2025.02.009.
(《28岁深圳女子患双相情感障碍,吃奥氮平1年去世,医生:忽视了2件事》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