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求职小白的我在面试中踩过的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1 21:06 2

摘要:作为招聘方向的HR,在找工作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公司,尚显迷茫,对于不熟悉面试套路的求职者更是如此。“明明我的履历很优秀,为什么面试完说我不合适”?“明明面试时我表现得很出色,和面试官相谈甚欢,,为什么最终没有收到offer”?“其实,大多是因为求职者不懂面试中的

作为招聘方向的HR,在找工作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公司,尚显迷茫,对于不熟悉面试套路的求职者更是如此。

“明明我的履历很优秀,为什么面试完说我不合适”?“明明面试时我表现得很出色,和面试官相谈甚欢,,为什么最终没有收到offer”?“

其实,大多是因为求职者不懂面试中的套路,踩了雷区却浑然不知。今天,就以自身经历为契机,和大家唠唠面试中踩过的雷。

雷区一:直言对公司情况浑然不知

除了部分招考单位有招考需求放出后,有意向的求职者会有针对性地投递外,我相信大部分求职者都会海投,心想“我投递那么多家公司,简历被看到的概率就大,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和理想中的企业双向奔赴呢?”

这种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人浮于事的时代。但是,在接受其中心仪公司的面试后不做功课,完全不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那就是纯踩雷。

诚如前面所说,面试是有套路的,有套路就会有固定话术,而“你对我们公司的了解有多少”就是很常见的话术。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判断求职者是否海投,是否重视或尊重要面试的公司,同时也是员工稳定性的体验。一个答应面试却心猿意马的员工,大概率是不稳定的,而不稳定则是造成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

年轻气盛时,我总以为只要自己能力足够优秀,面试表现得足够好,即使不够了解公司或者完全不了解公司都没关系,可以入职以后再慢慢了解,所以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会承认自己确实没有了解过,这也导致了面试的失利,只是那时我浑然不知。直到一位HR直接反问“你身为求职者不了解公司,那你为什么还来应聘?”我才明白我踩了大雷。

雷区二:顺着面试官的话否定自己

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和以往工作经历与招聘岗位需求较为符合但不完全符合的求职者,面试官会采用质疑式语句,比如“你刚才说了比较擅长ABCD四件事,但我听完以后觉得你只擅长A对吗”?“也就是说你根本没有做过A对吗”?“你是不是也觉得你的过往工作经验和该岗位的需求不是特别符合呢”?

因为人在被质疑的时候大脑容易空白,不太会撒谎,所以是最能说出了实情的。另外,这也是压力面试的一种,面试官会观察求职者在面对被不断质疑这种压力下最真实的反应:如果是暴跳如雷,那很大概率会被判定为谎言被拆穿后的恼羞成怒,情绪不稳定;如果是泣不成声,同样也会被判定为情绪不稳定;如果是顺着面试官的花否定自己则更为糟糕,求职者会被判定为随波逐流、缺乏自我,容易被人拿捏。

尤记得大四找工作时,一个单位的HR反问我“你既没有相关的实习经验,也不是相关专业的,那和相关专业的应聘者比较是不是缺乏优势?”在学校习惯了服从权威的我当即便连连点头,说“我还需要提升自己”,后来自己做了HR,面试别人的过程中才知道这是多么错误的回答。

雷区三:回答自己应聘优势时无法摆脱的学生思维

首先并不是说学生或学生思维不好的意思,只是这种风格确实和职场显得格格不入。

我相信不少应届毕业生或者初入职场后又换工作的小白可能都会和我犯一样的错,就是在面试官问“你觉得你胜任这个岗位的优势是什么”的时候,回答“我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或者“只要贵司能录取我;我会认真地学习”之类的话语。

在学校,“善于学习”是一个被一直强调的优点,往往以成绩优秀体现出来;在职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强大的抗压能力、优秀的独立工作能力才是“善于学习”的体现,却很少被刻意强调或摆在明面上说,这也是两种环境的不同。

就像《珠光宝气》中Jessica面试时回答“我会用心学习的”反被怼“学习应该回学校,我公司请你回来是做事的。”这样的回答不免显得稚嫩,与高速运转、商场如战场的公司氛围显然不服;公司也会觉得自己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或者慈善机构,不可能给求职者免费学习提升的环境还要支付报酬,所以这样的回答自然与offer无缘。

雷区四:听不懂面试官提问的真实意图,答非所问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面试官问了我一句“你喜欢什么样的团队氛围以及你最不喜欢的领导风格”,而涉世未深的我未曾多想,就开始滔滔不绝说我喜欢和谐无争执的团队氛围,最不喜欢的领导风格就是勾心斗角、阴阳怪气、对人不对事、打压下级、不肯给下级机会……我还以为自己回答得很好,结果直接凉凉。

其实,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一是想判断求职者是否适应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工作氛围,还是毫无竞争意识,只想躺平,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二是判断求职者对于上级的兼容和适应能力,兼容性和适应能力越差,贬义词出现得越多,就代表这个人未来较难融入到团队中,甚至会变成刺头。

面试不是闲聊,是互相甄选的过程,所以面试的互相问题也基本上没有废话,这也要求无论是面试者还是求职者都要能快速判断彼此的契合度。作为求职者,听明白面试官问题背后的真实意图,才能更好地做出双方都满意的回答,助力面试成功。

雷区五:该藏拙的时候偏露锋芒

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在一次无领导小组面试过程中,当大家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无法就结论达成一致,导致无人总结和引导结论,面试陷入了僵局。

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领导力,我自告奋勇地担任总结的角色,开始引导和组织大家说出结论观点,并拍定最终结果。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结局是我非但没有表现出面试官希望看到的组织力,还暴露了无法把控节奏的劣势,导致紧张感加倍,最后连自己的观点也没办法完全表达清楚,遗憾退场。

这样看来,当时那些没有选择担任总结角色的竞争者是明智且自我认知足够清晰的,难怪俗语云“露丑不如藏拙”。

雷区六:踩着时间到面试地点

其实这也是当时未完全摆脱学生思维的原因,觉得上课也是踩着点,那面试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迟到就行。

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但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有的面试地点定位不准,可能到达后还要走几百米的路程;有的面试地点在X号楼的其中一间,找X号楼需要费一番功夫,找其中一间又需要一番功夫,这样下来势必会迟到,而迟到则是面试的大忌。

另外,面试大部分都是需要填写面试登记表之类的表格的,填写表格的时间也是算在面试时间里的。到的越晚,整体的面试时间就拉得越长,还容易耽误面试官的时间,造成不好的印象。

“宜早不宜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俗语也说明了提前的重要性。

以上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还是想再次强调,面试官面试求职者是有技巧有话术的,同样的,求职者参加面试向面试官推荐自己也是有技巧有话术的。但“打铁终须自身硬”,技巧和话术不过是锦上添花,实力本身才是立身之道。

你在面试过程中都踩过那些雷呢?你知道怎么在面试中避开以上这些雷吗?欢迎关注我,在探讨中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来源:小健爱说经典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