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增长上看,阿里的表现还算出色,不过,公司发布财报后,阿里巴巴美股、港股股价双双下跌。5月16日,阿里巴巴港股以123.4港元/股收盘,下跌4.27%,美东时间5月15日,阿里巴巴股价以123.9美元/股收盘,下跌7.57%。
前几天,阿里巴巴交出2025年财年成绩单:全年营收9963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GAAP口径)1259.8亿元,同比增长77%。
从增长上看,阿里的表现还算出色,不过,公司发布财报后,阿里巴巴美股、港股股价双双下跌。5月16日,阿里巴巴港股以123.4港元/股收盘,下跌4.27%,美东时间5月15日,阿里巴巴股价以123.9美元/股收盘,下跌7.57%。
财报亮眼,为何市场不买单?阿里业绩又有何隐忧?
需要更赚钱的淘天
财报显示,淘宝天猫表现亮眼,淘天集团营收同比大幅增长9%,创六个季度新高,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8%,三项指标均显著超越市场预期。
其中,作为核心消费人群的88VIP会员人数超过5000万,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财报周期内的2~3月,天猫在快消、服饰、运动户外等行业试点推出优质品牌限时返佣激励与新品激励。截至3月底,90%的参与品牌达成双位数高增长目标,获得现金返佣激励。
淘天的存在,既撑起了阿里利润大盘,更是为阿里普遍烧钱亏损的众多业务托底。
但抽丝剥茧,淘天也不是没有隐忧。一季度,淘天的GMV增速跑输大盘,也低于前几个季度,这让接下来的618大促变得尤为关键,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不乐观的信号早在去年便隐现。据媒体报道,淘天在2024年的结算GMV已接近零增长,说白了就是“停滞”,支付GMV约为8万亿元。而2024年拼多多和抖音电商势头强劲,其支付GMV分别为5.2万亿和3.5万亿,增速高达18%、30%。
经过多年厮杀后,拼多多和抖音电商在国内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40%,与淘天等电商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在2019年时,淘天还占据着66%以上线上购物的城池。
在财报会上,蒋凡也强调,保持电商的市场份额依然是如今首要考虑的事情,这意味着,继续实现GMV的增长仍然需要更多策略和投入。
云业务增速不及预期
电商和云是阿里巴巴目前的两大核心战略,其中,阿里云业务被市场寄予厚望,关注度超过电商。
具体来看,云智能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至301.27亿元,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管理层在电话会中强调AI需求强劲,云业务营收未来仍处“上升通道”,并透露阿里云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
尽管18%的同比增速已属不易,且高于此前数个季度,但部分市场分析及投资者此前抱有更高期待,预期可能指向20%甚至更高的增长。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指出,市场对阿里云业务增长的过高预期是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与我们的预期相符,但低于市场预计的20%。我们认为,这推动了股价在业绩公布后的疲软”。
美东时间5月1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文件显示,段永平管理的H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一季度减持了阿里股票146.87万股,减持幅度达26.94%。
资本开支的环比下降让一些市场投资者对阿里持续投入AI的信心感到担忧。招商证券研报提到,该季度,阿里巴巴的资本开支为246亿元,低于一致预期的329亿元。相较上季度的318亿,阿里资本开支下降22.6%。同时,阿里云该季度调整后EBITA利润率为8%,环比有所下滑。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大公司,投入AI也要面临不小的风险。
财报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自由现金流为738.70亿元,同比下降53%,主要归因于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
与此同时,阿里云的EBITA利润率也低于市场预期。这也令投资者怀疑,阿里AI是否投入过大、收益甚小。
时间拉长。年初至今,阿里巴巴美股已上涨约46%、港股已上涨约52%,这远超过微软31%的涨幅,而亚马逊已下跌超过14%。不止如此,阿里巴巴当前股价低于3月中旬以来的高点,并距离其历史高位也相距甚远。作为曾经的港股之王,阿里巴巴如今市值只是腾讯控股的一半。
面对新财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称,阿里巴巴将继续聚焦电商、“AI+云”的核心业务增长,面向中长期塑造以科技为核心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虽然有券商机构下调对阿里巴巴的净利润预期,但普遍给出了“买入”的评级。
上海“五一”被老外“攻陷”!韩国人逛超市,意大利人抢空上海表…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他们?
来源:阿拉微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