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发生发展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及代谢紊乱等。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血脂异常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本文聚焦EAS 2025大会上血脂异常的关键风险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发生发展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包括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及代谢紊乱等。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血脂异常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本文聚焦EAS 2025大会上血脂异常的关键风险因素和前沿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挖掘更具预测价值的标志物,优化临床干预策略。
超声测量跟腱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的关系
测定跟腱厚度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标准之一。也有报道称,在没有FH的患者中,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跟腱厚度更大。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超声测量的跟腱厚度和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的关系。
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并收集了他们的身体信息,收集检查项目、血尿检查结果、踝肱指数(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者回顾性地收集了1000例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509名男性,491名女性)。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跟腱平均厚度分别为65±14岁、24.6±4.9 kg/m2、4.6±0.8 mm。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6 mg/dl和54 mg/dl。64%的患者患有糖尿病。88例(12%)患者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跟腱厚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大(4.7 mm vs. 4.5 mm,P=0.009)。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跟腱厚度大于无心血管疾病患者(4.8 mm vs.4.6 mm,P=0.020)。跟腱厚度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69, PP=0.643)。根据性别、年龄和BMI进行校正后,多元回归分析确定HDL-C是跟腱厚度的独立决定因素。
总之,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跟腱厚度与心血管风险因素,例如HDL-C和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存在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Mariko Hakoshima, Hisayuki Katsuyama, Hidekatsu Yanai.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HILLES TENDON THICKNESS MEASURED BY ULTRASONOGRAPHY AND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Topic: AS03 DYSLIPIDEMIA AND RISK FACTORS / AS03.08 Novel risk factors and biomarkers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支架再狭窄的早期预后生物标志物
研究血浆脂蛋白(a)、脂蛋白(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以及该疾病不良病程的预后生物标志物。
研究纳入的92例平均年龄60±9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了支架置入术,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再狭窄或新生内膜者49例,无再狭窄者43例。1个月后,根据重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G)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Lp(a)、VEGF、NGF-β水平及LDL-C达标情况,观察新内膜形成情况及支架再狭窄程度,观察冠状动脉病变进展。
结果显示,支架内50%以上再狭窄的进展与冠状动脉疾病持续时间较长相关(OR= 2,6[95% CI: 1,31~6,3]),CKD 3A合并症(OR= 3,7[95%CI: 1,22~11,1]),BMS支架类型(OR= 5,0 [95%CI: 2,0~12,5]),升高的Lp(a)(OR = 1,3 [95%CI: 1,04~1,52])和升高的Lp(a)和VEGF水平OR 7,2[95% CI: 2,0~252]。此外,研究还发现再狭窄的发生与TGF-β和Lp(a)值的过量有关。34.7% (n=17)的再狭窄患者TGF-β和Lp(a)值均高于正常,而非再狭窄组为9.3%(n=4)(P=0.02)。
支架内50%以上再狭窄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疾病持续时间延长,BMS支架类型,Lp(a)、VEGF、TGF-β水平升高有关。
参考文献
Irina Starodubtseva, Marya Meshkova, Anna Pashkova. EARLY BIOCHEMICAL PROGNOSTIC BIOMARKERS OF STENT RESTE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opic: AS03 DYSLIPIDEMIA AND RISK FACTORS / AS03.08 Novel risk factors and biomarkers
白细胞介素-6受体在TAVI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作用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炎症在AS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评估了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对TAVI治疗的AS患者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共计纳入82名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接受TAVI治疗的重度AS患者。患者分为高、低两组低IL-6R水平组。高IL-6R值定义为高于第三个四分位数的浓度,低IL-6R值定义为低于第一个四分位数的浓度。在住院期间收集人口统计、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生存随访结束于2023年11月。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中IL-6R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Student’s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检验和log-rank检验,使用Prism 10 for MacOS (Version 10.4.0)。
结果显示,20例患者IL-6R水平低,20例患者IL-6R水平高。IL-6R水平高的患者主动脉瓣面积指数较低(中位0.38 cm2/m2, IQR: 0.33~0.45 vs.中位0.44 cm2/m2,IQR: 0.40~0.52,P=0.0391), eGFR较低(中位44 ml/min/1.73 m2,IQR: 33~56 vs.中位51 ml/min/1.73 m2,IQR: 45~79, P=0.0258),并且使用β受体阻滞剂(94.7% vs. 63.2%,P=0.0422)和利尿剂(100.0% vs. 65.0%,P=0.0083)较频繁。不同组之间无其他分析因素的差异。在中位随访1099天(IQR: 773~1566)期间,IL-6R水平高的患者生存率有降低的趋势(P=0.0726)。
研究得出,IL-6R不能预测TAVI术后的长期生存。考虑到高IL-6R患者的低生存率趋势,还需在更大的队列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与其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
参考文献
Grzegorz Procyk , Paweł Tyrna , Janusz Kochman.etal. THE ROLE OF INTERLEUKIN-6 RECEPTOR IN AORTIC STENOSIS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opic: AS03 DYSLIPIDEMIA AND RISK FACTORS / AS03.08 Novel risk factors and biomarkers
来源: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