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2 10:18 2

摘要:课堂有效提问是相对于无效提问来说的,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索,并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学生认识的提高和飞跃。有效提问表达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形成双边的全方位互动提问。学生有效提问可以推动教育学科的成长,最终目标是推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文章来源: 李明白 明白话教育

课堂有效提问是相对于无效提问来说的,有效提问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索,并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学生认识的提高和飞跃。有效提问表达出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课堂教学形成双边的全方位互动提问。学生有效提问可以推动教育学科的成长,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主观个性的充分开发。

一、造成语文课堂提问低效的原因

1.问题空洞,没有重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许多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掌握课堂的教育目的,老师尽管指出了问题,可是却常常又出现了几个“空、杂、偏、难”的空洞题目,使学生们无从下手,没有任何真正的目标,就在耽误了时间。问题也说不到点子上,如果提问成为了形式化,课堂质量也当然就不能提高。如有些老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质疑,很多学生看到课题提出:“本文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写这篇课文?”这些空洞的提问没有实际研究价值。

2.问题设计,没有联系学生实际在每个班级中,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学生的能力、知识程度各有不同,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许多教师仅仅单纯的依据教参信息,来设计教学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班级情况,而设计的教学问题,要不过于单一,要不过于繁琐,都偏离了现实。这样使得在课堂活动中,繁杂的提问,学生往往回答不上来,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而单一的问题,却又没有充分引导学生的反思,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有效提问的具体方法

1.把握课堂提问难度

在小学的语文课中,训练学生做好联系记忆,对学习联系思维十分关键。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掌握好课堂问题的难点,既不可过分简化,也不能过难。老师可能先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提问加以介绍,待学生解答出这一简单提问之后老师可以再提高题目的难易程度,从而诱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维。又或是老师通过一个问题介绍另一问题,把部分语文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学会联系记忆,从而在思考问题时学会综合思考。如此就可以调动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训练学生关联思考提问的能力。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课堂中,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该发挥主导的功能,而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出主体的作用。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传播知识,其最后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和使用知识,在基础上再创造认识,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高度。所以,老师在发问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所提出话题都是在学生认识范畴之内的,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启迪意义的。部分教师则因为话题设定的不合理,课堂提问成为了自问自答型。而这样的课堂提问也便没有了它存在的价值。教学提问,本来是为促进教师互动,以便使学生处于班级地位而产生的,教师在创设提问时,必须要提高的课堂参与性。

3.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实际教学

提问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学术化的术语,保持语言通俗易懂,让教师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同时,案例要贴近实际教学,比如使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作为例子,增强实用性。如"《桥》的结尾老汉与小伙子同时被洪水吞没,作者为何不直接点明他们的关系?"、"《两小儿辩日》中,孔子真的'不能决'吗?""假如你是《桂花雨》中的母亲,会怎样向城里人解释'摇花乐'?"通过系统化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

课堂提问是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形式,而“有效提问”则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在“双减”的环境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来源:教育通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