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以《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赤子心》为题,通过一张张泛黄照片、一段段珍贵影像,还原了钱学森从求学美国到毅然归国的峥嵘岁月。
“父亲曾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句话,支撑他冲破重重阻碍回国。”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掌声。
5月20日,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以《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赤子心》为题,通过一张张泛黄照片、一段段珍贵影像,还原了钱学森从求学美国到毅然归国的峥嵘岁月。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以《钱学森:科学报国的赤子心》为题讲述钱学森的家国情怀与奋斗故事。 吴玥瞳 摄
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重庆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周——“传承2025”重庆行活动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拉开序幕。6位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团成员——苏步青之孙苏泉、钱学森之子钱永刚、黄纬禄之女黄道群、邓稼先妻侄许进、黄旭华之女黄峻、黄大年同事好友任波,以亲历者视角讲述前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奋斗故事。为现场500余名机关干部、科技工作者及师生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盛宴”。据悉,为期三天的18场巡回宣讲同步启动,覆盖中心城区大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掀起全市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热潮。
科学家故事叩击心灵,互动问答激发共鸣
当讲到钱学森在美遭受不公待遇却始终心系祖国时,钱永刚声音哽咽:“父亲用一生践行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台下观众无不被这份赤诚打动,不少人眼眶湿润,自发报以热烈掌声。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一生的点点滴滴。 吴玥瞳 摄
钱永刚饱含深情地追忆父亲钱学森一生的点点滴滴。讲到情深处,年近古稀的钱永刚也不觉降低了语调,放慢了语速。留学美国、奉献航天、金色晚年,每一次选择,钱学森都把国家放在了第一位。钱永刚回忆道,父亲曾经说过:“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艰难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在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邓稼先的妻侄许进为600余名同学讲述了姑爹平凡而伟大、可歌可泣的一生。“闯下大祸的鲁莽少年”“战乱中发奋读书”“不堪回首的艰苦岁月”“冲向死亡之地”“向祖国和人民告别”“给祖国母亲最后的家书”等等小故事,在许进深情而又抑扬顿挫的讲述中,邓稼先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不少同学的眼角渗出了晶莹的泪花。
第一实验中学分会场,“以前觉得科学家离我们很远,今天才明白他们是为了守护我们的未来。”一名男生动情地说。黄道群以《黄纬禄:从“逃学少年”到“巨浪之父”》为题,揭秘“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的成长蜕变。现场生动还原了黄纬禄幼年贪玩逃学、后被家庭与老师激励逆袭的故事,引得学生阵阵惊叹。“黄院士高中会考数理化三科满分,靠的是路灯下苦读、被窝里打手电背书的狠劲!”互动环节中,有学生提问:“如果遇到学习困难,该怎么坚持?”黄道群微笑着回答:“黄院士用行动告诉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不够坚定的信念。”现场掌声雷动。
故事+科技+实践,构建立体传播矩阵
记者了解到,此次宣讲活动突破传统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深度融合。在重庆科技大学,任波以《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国》为题,通过黄大年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制“深地探测仪”的真实案例,阐释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互动环节中,学生提出“如何平衡科研与生活”,任波坦言:“黄大年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他的纯粹与执着,正是当代青年最需要的品质。”现场科技工作者代表感慨:“这种精神激励我们在攻关卡脖子技术时永不言弃。”
▲活动现场。吴玥瞳 摄
从钱学森“冲破封锁归国”的壮举,到黄旭华“深潜三十年”的坚守;从邓稼先“隐姓埋名”的奉献,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担当,科学家精神跨越时空,在巴渝大地激荡回响。这场融合历史回望与未来展望的宣讲周,不仅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更点燃了山城儿女科技报国的炽热情怀。
来源:科学城帮帮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