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文风革新便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政公文作为政策传达与工作部署的关键载体,其文风直接关系到决策落实的效率与质量。从空话套话泛滥到精简务实,从冗长晦涩到简明扼要,文风之变深刻反映出党风政风的系统性转变。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现象与八项
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文风革新便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党政公文作为政策传达与工作部署的关键载体,其文风直接关系到决策落实的效率与质量。从空话套话泛滥到精简务实,从冗长晦涩到简明扼要,文风之变深刻反映出党风政风的系统性转变。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现象与八项规定精神相悖,亟需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破除积弊,重塑党政公文的清新气象。
破除“虚话文风”,让公文回归务实本质。八项规定明确要求“切实改进文风,力戒空话、套话”,但部分文件仍存在程式化弊端,开篇惯用“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深刻学习贯彻重要精神”等模板化表述,内容却与实际工作脱节;总结成绩时堆砌“显著成效”“重大突破”等模糊词汇,缺乏具体数据与案例支撑;部署任务时多用“加强领导”“强化落实”等泛泛而谈的表述,缺少可操作性举措。这种虚浮文风不仅浪费行政资源,更易导致政策空转。唯有以“实打实”的态度直面问题、剖析根源、提出精准措施,让公文内容“沾泥土、带露珠”,方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斩断“长话痼疾”,以精简彰显高效作风。长期以来,“文山会海”是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而冗长繁杂的公文正是“文山”的主要构成。部分文件动辄数千字,层层转述上级精神、反复强调已有政策,却未结合实际细化举措;一些报告追求“面面俱到”,堆砌无关内容,导致核心信息被淹没。八项规定提出“精简文件简报”,要求公文写作树立“短实新”导向。从中央到地方,不少单位推行“千字文”制度,将汇报材料控制在千字以内;采用“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的结构化表达,让公文重点突出、一目了然。精简的不仅是文字篇幅,更是行政效能的提升——让党员干部从“爬格子”的繁琐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促发展中。
摒弃“官话套路”,以鲜活语言贴近群众。党政公文既要体现权威性,也要兼顾可读性。过去,一些公文习惯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生硬套用的理论表述,形成“高高在上”的“官话”风格,导致群众“看不懂、不愿看”。八项规定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公文写作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近年来,多地在政策文件中引入“大白话”“家常话”,将复杂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在通报、通知中加入具体案例与操作指南,增强实用性。当公文语言从“文件腔”转向“群众话”,政策的传播力与执行力也随之提升。
文风正则党风端,党风端则事业兴。中央八项规定为党政公文文风改革指明了方向,而文风之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唯有将“短实新”要求融入公文写作的每个环节,以钉钉子精神破除积弊,才能让公文成为传递党的声音、服务群众需求、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以清新务实的文风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强劲动能。
供稿:神木市审计局
作者:刘恒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