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描述颐和园农耕文明的小漫画太有趣啦。记得颐和园的昆明湖环湖有几座汉白玉的石拱桥。排列顺序大致是廓如亭旁的十七孔桥,围绕着十七孔桥是镜桥,取其“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柳桥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练桥取自“春江澄如练”的诗句,另外还有界桥,玉带桥等
这个描述颐和园农耕文明的小漫画太有趣啦。记得颐和园的昆明湖环湖有几座汉白玉的石拱桥。排列顺序大致是廓如亭旁的十七孔桥,围绕着十七孔桥是镜桥,取其“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柳桥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练桥取自“春江澄如练”的诗句,另外还有界桥,玉带桥等,都是挪移了江南的美景依次排列在风景旖旎的昆明湖上,引用了帝王们为之向往的江南景色而富有诗意的建起的这些汉白玉桥,拱桥的桥洞中望去别有一番风情,而围绕着苏堤垂柳依依间接着白色的桥,湖面水波潋滟,倒影缥缈,景中有景,布局精致,美不胜收。但是在颐和园的廓如亭与昆明湖斜面眺望,还有一座汉白玉桥,叫做豳风桥,也叫牛郎织女桥,廓如亭的铜牛为牛郎,豳风桥自然是织女,给整个昆明湖的景致布局成了一幅绝妙的《耕织图》。而万寿山上的建筑群落与昆明湖形成了仙山楼阁,给颐和园也就是万寿山的清漪园以《耕织图》的景色布局,整体结构没有紫禁城的宏伟,更多了些空中楼阁及乡村野趣的农耕趣味,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的烟雨葱茏中,特别是在晴天和雨天来欣赏颐和园的景色,绝对是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心态。如果在夏季晴朗的晚间荡舟在昆明湖上,一轮明月高悬,“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四周影影绰绰植被扶疏,四周围堤岸上的蛐蛐儿鸣唱着,湖边草丛中的青蛙高亢着,蜻蜓在湖面上盘旋着,老鸹在百年的老树上歇息着,这时的昆明湖没有了曾经皇家园林的华丽,只有黑暗中点点星光下的农耕景致,这样的景致才是动人心弦的让人悸动。所以,颐和园的湖面与苏堤连接的所有汉白玉桥,意义上赏景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却是融入了农耕的涵义。
昨晚看到这部故宫藏画的耕织图才稍微明白了一些帝王们对古代农耕与桑蚕的重视以及耕织在民间的发展。画工精美,似乎还带着些诙谐的趣味,非常的喜欢。
立夏了,期待着晚间去欣赏颐和园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人间仙境。不过最近颐和园全面大修,上个月去了一趟,苏州街的建筑全穿上了衣服,一个颐和园连顿热饭都吃不上,期待着颐和园脱下建筑服装的那天,一定是古老中焕然一新,期待啦!
朋友们早晨好!
来源:关中樵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