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联动催生“灵芝加速度”:武义新宅全链条服务赋能山区产业蝶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2 13:57 3

摘要:走进武义县新宅镇李村的一处山谷,银白色智能大棚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棚内椴木灵芝菌种正悄然萌发,散发出淡淡菌香。这处占地30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是金华张如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新宅镇政企合作的结晶。从3月选址到5月播种,短短两个多月,一个总投资200万元的灵芝产业项

走进武义县新宅镇李村的一处山谷,银白色智能大棚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棚内椴木灵芝菌种正悄然萌发,散发出淡淡菌香。这处占地30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是金华张如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新宅镇政企合作的结晶。从3月选址到5月播种,短短两个多月,一个总投资200万元的灵芝产业项目便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新宅镇招商引资加速度的生动注脚。

“以前我们只做高端保健品销售,但消费者更想知道产品的源头在哪里。”站在智能大棚前,该公司总经理缪永樵轻轻拨开一株椴木上的菌种。这家深耕保健品行业10余年的企业,一直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却始终缺少自主生产基地。随着市场对“溯源”“透明”的需求激增,企业决定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将目光投向生态环境优越的武义山区。

3月初,新宅镇农办主任何威羚接到企业的需求后,立即带着团队陪企业走遍全镇24个行政村。“灵芝对空气、水质、土壤要求极高。”何威羚说,从海拔1000米的安凤村到溪流密布的李村,他们带着检测设备逐一比对环境数据,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李村。这里三面环山、溪流穿村而过,土壤PH值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有机种植标准。

选址敲定后,项目推进如同按下“快进键”。4月,10座现代化智能大棚拔地而起,配套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5月,首批椴木菌种完成接种,预计秋季即可采收。缪永樵感慨:“短时间内镇里快速协调了45亩流转土地,从落地到下半年扩大种植规模,还积极协助我们争取项目,新建中药材加工中心,这种效率让我们真正吃了‘定心丸’。”

“何主任,又来啦!”李村村民张淑华老远就打着招呼。自项目落地以来,何威羚几乎每周都要往村里跑一两趟,从土地流转到村民协调,从政策解答到项目申报,逐一落实。

“政府跑腿越多,企业负担就越轻。”何威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企业需求。在基地建设期间,因电源线还未连到基地,他积极联系供电部门,会同村干部一起到现场解决线路走向与开户等问题。

这种“保姆式”服务并非个例。新宅镇党委书记吕伟滔介绍说,为破解山区招商难题,该镇推出“三个一”机制:一名班子成员牵头、一个专班跟进、一套政策保障。目前,根据企业实际所需已集中流转土地230亩,引进3家农业企业落户新宅,开展中药材和香菇种植。

走进智能大棚,自动化喷灌系统正在精准浇水,椴木上的灵芝菌盖已微微泛黄。缪永樵算了一笔账:每亩可种植2000段椴木,每段产干灵芝孢子粉200克,按当前市场价计算,仅此一项年产值就可达300万元。更重要的是,企业计划将灵芝用于深加工,开发破壁灵芝孢子粉、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灵芝孢子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与现有销售渠道形成闭环,并利用零散土地进行黄精、铁皮石斛的仿野生栽培,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项目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李村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增收2.5万元,1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

新宅镇并未止步于单个项目。依托该基地,该镇正规划整合周边古村落、高山茶园等资源,开发研学游、康养游等新业态。“我们要让灵芝长在山里,更‘长’在产业链上。”吕伟滔表示,未来将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培训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有所突破,真正实现“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发展。

来源:农村娃专注农村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