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人人都听过“大寨公社”的故事。
作为新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光辉典范,大寨公社精神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前仆后继地投身于农业建设中。
而提到大寨公社,就离不开“郭凤莲”这个名字。
为了建设大寨,郭凤莲奉献了自己的半生,成了不折不扣的“铁娘子”典范,人人传颂。
可在2007年,有人爆料称郭凤莲的长子贾小军,在大寨村花了整整3000多万人民币,只为修寺庙。
紧接着又有人扒出,她的两个儿子都成了亿万富豪,这是怎么一回事,莫非当年的“铁娘子”,如今也忘却了初心吗?
郭凤莲的故事,要从1963年开始讲起。
那一年,郭凤莲还只是大寨村里的一名孤儿,她的父母很早就离世,她从小就是被外婆带大的。
即便是在同村的贫农之间,郭凤莲的生活也是极度贫困的……
到了夏天,大寨村突发洪水,村里面的许多农田都被大水淹没,甚至连很多家庭的房子,也都面临着倒塌的风险。
一开始,村里的青壮年男子纷纷拿起农具,自行在村子里面开沟挖渠。
郭凤莲见状,立马组织起了村里的女子,跟男子一起抗洪!
洪水是排出去了,可村子里的遗留灾害仍然存在,其中最折磨人、最令人头疼的,便是庄稼被毁带来的饥荒。
那段时间,即便是身为抗洪主力军的年轻人,每天的伙食也只有区区一碗素面,至于老人、孩子,吃得也都好不到哪儿去。
郭凤莲心里想,既然缺乏粮食的现状没法短时间改变,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找补。
那一年,饥肠辘辘的郭凤莲不断给村民加油打气,给大家补充了精神食粮,到了第二年,郭凤莲带领大家下田劳作,付出了成倍的努力。
到了秋收的季节,大家看着黄橙橙的麦子,感动不已,也对郭凤莲心生感激。
这次洪水之后,大寨村的故事登上了各地的报纸、电台,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郭凤莲高度赞誉,称她为“铁娘子”。
1966年,郭凤莲年满十八岁,正式通过了审批,成为一名党员,1973年,大寨村原来的村书记陈永贵被提拔到了中央,村书记的职位,则由郭凤莲接任。
这一年,距离郭凤莲抗洪的故事已经过了十年。
但她也才刚满26岁,年纪轻轻,不少人对她能否做好这份工作,还有着一些疑问。
大家不会想到的是,郭凤莲不光做好了这份工作,还带领着大寨村,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郭凤莲深知,这个村书记的担子有多重,她上任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为大寨村做一个清晰的未来规划。
经过多年的建设,曾经那场洪水带来的阴霾已然不复存在。
郭凤莲便觉得,既然村民们已经吃饱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富起来”。
在当时,许多村子都忙着改农为农,以工致富。
但郭凤莲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依靠大寨原本就有的农业,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一开始,郭凤莲找来专家,给村民们普及最先进的粮食播种、栽培技术。
之后,又引进了各种基础设施,改造村子里的水利,以防再出现当年那种洪水灾害。
这一系列的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之后的几年间,大寨村不光粮食产量翻了几番,还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引进了果树,提高了农产品的多样性。
1980年,郭凤莲被调任去了晋中的果树研究所,成了研究所的副所长,她觉得现在的大寨让自己放心,便也欣然赴任。
可在那个年代,农村基本都是相对闭塞的,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如果没有像郭凤莲这样先进的人带头,很难有什么太大的发展。
到1991年,郭凤莲再次回到了大寨村,却发现跟自己离开的时候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
于是,她下定决心再次回到了大寨村,当起了村书记,回归大寨村之后,郭凤莲就开始到处找工厂、商人,想在大寨村发展特色农业。
几经周折,终于在1992年,找到了江苏的一家羊毛衫商家,一番磋商后,羊毛衫商家最终同意在大寨村建加工厂。
这村里的第一家工厂,也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有了工厂之后,许多本来没法下地 干农活的妇女、老人,以及残疾人,都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郭凤莲看着村里的每个人都奋发向上,脸上也不禁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但她没有歇着,而是继续找人洽谈建厂的事儿。
就这样,大寨村的工厂越来越多,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到90年代末,就已经有了好几家“万元户”。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村庄还没有几辆自行车,而大寨村甚至能给村里的大学生发奖学金、给村里的老人发养老补贴,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要造就这一切,郭凤莲功不可没,而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之后,郭凤莲也有了新的身份。
老骥伏枥光阴流逝,转眼之间,郭凤莲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可村里的村民们,却不愿跟这位优秀的村支书告别。
就这样,郭凤莲继续留在了大寨村,当着大家的村书记。
后来,她又被评选为全国人大常委,还担任了大寨经济开发公司的董事长,而她的两个儿子,也都很有出息!
大儿子贾小军从化肥厂做起,后来又自主创立了一家核桃油加工厂;二儿子贾晓峰,则是一直经营着当地的煤矿。
两人凭借优秀的商业头脑,都成了声名显赫的亿万富翁。
2007年,贾小军也回到了大寨村,提议要在村里修一座寺庙,对于他的这一决定,许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但寺庙修好之后,又过了几年,就成了附近闻名遐迩的景点,也带动了大寨的旅游业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又添一笔。
无论是当年抗击洪水,还是如今建设寺庙,郭凤莲对大寨、对村民们的热情,都是丝毫未减。
这样的一位“铁娘子”,又怎能不让人钦佩?
来源:雾雨点评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