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汕头市英歌舞数字艺术馆于2024年9月上线,是首个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为主题的数字化艺术馆,由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通过“闯·舞阵”“寻·宝库”“识·阵法”“取·神器”和“擂·潮声”五大板块,打造沉浸式线上英歌舞文化体验空间。
“汕头市英歌舞数字艺术馆线上展会,在家也能看英歌。”这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汕头发布”微信公众号向热爱英歌的网友传递的信息。
汕头市英歌舞数字艺术馆于2024年9月上线,是首个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英歌为主题的数字化艺术馆,由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通过“闯·舞阵”“寻·宝库”“识·阵法”“取·神器”和“擂·潮声”五大板块,打造沉浸式线上英歌舞文化体验空间。
“观众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陈锦莹说。
近两年,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英歌舞的传承发展,以英歌舞传承发展中心为核心,成立5个研究小组,开展英歌舞理论考证、脸谱设计、服装制作、动作编排等系统性工作,推动英歌舞与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学院还成立林忠诚英歌舞技能大师工作室、英歌舞传承基地、英歌舞产业学院,开发英歌舞体育、舞蹈表演、公共体育等专业课程,建立英歌队、社团训练体系,将非遗技艺融入美育与体育教育。
“英歌节奏欢快、刚健热烈,让人不自觉地想要跟着节奏舞起来。近年来,英歌舞在全国火爆后,学生非常乐于学习。”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教师吴程濮介绍。
英歌被誉为“中华战舞”,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汕头潮阳英歌、揭阳普宁英歌、汕尾甲子英歌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通常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每个角色的脸谱怎样画、服装怎么穿、动作怎么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师傅怎么教徒弟就跟着怎么做。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科研团队对英歌的脸谱、服装、动作等进行研究考证,2024年,该校完成英歌人物小传的资料整理、辨析和总结,形成总计约5.5万字的资料,并设计了108个脸谱和108套服装。例如,脸谱设计团队结合潮汕民间艺术特色,创作出兼具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角色形象,目前已获得脸谱设计版权、专利60余项。
陈锦莹认为,这开启了“非遗+教育+产业”的新模式,实现了高校课堂非遗系统化教学,培养了一批校园非遗传播者。在2024年9月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盛世英歌”文化周开幕式上,由107名学生组成的英歌队演绎了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棒槌翻飞、队形变换中展现了英歌的刚劲与韵律,得到在场专家的认可。这支英歌队还走进当地公园、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南澳岛等校外实践基地表演,今年3月走进西安教授英歌,在5月22日开幕的深圳文博会上进行专门展示,扩大了英歌舞的传播范围。
另一方面,学院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与汕头综合保税区签署党建联建协议,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文旅项目对接,共建产教联合体,促进英歌舞文创产品开发与旅游产业融合。
“青年人更了解青年人,在学校传承英歌能够让同学们以相近的视角展示自己所了解的文化特色和背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到英歌文化的传承中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学生李昭敏说。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