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崔曼曼,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六安学校小学数学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课改先进个人,六安市拔尖人才,安徽省名师培养计划工作室和六安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国家、省、市级奖项,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发表,指导多名青年教师
崔曼曼,女,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六安学校小学数学教师,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课改先进个人,六安市拔尖人才,安徽省名师培养计划工作室和六安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国家、省、市级奖项,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发表,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分获国家、省、市、区级教学评比奖项。
1989年的秋天,刚走出师范学校的崔曼曼,在备课本的扉页上郑重写下“教好书,育好人”六个字。没想到,这朴素的誓言会成为贯穿她教育生涯的精神坐标。从城区重点小学到乡村学校,从青春岁月到阅世华年,这位特级教师用始终如一的坚守,在三尺讲台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长歌。
师爱化雨,润泽桃李芬芳
在崔曼曼的教育词典里,“爱”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工作中她亦师亦母,真诚对待每位学生。2015年秋,面对孤独症学生小宇,她开启了一场静默的守护。三个月的细心观察,二十余次家校沟通,上百次课间互动,终于换来孩子第一次主动交作业的瞬间。教师节那天,他悄悄送上了手绘贺卡,画的是一位牵着孩子手的老师,笔触虽稚嫩但画面温馨感人。正是这些学生成长路上的无数个点点滴滴,构成了崔老师的教育生活。真诚的付出、辛勤的劳动,造就了一个个班风纯正、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市、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历届班级也涌现出了一批批各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家长们也为她送上了一面面锦旗,字字如珠玑,句句蕴真情。
教研深耕,浇灌杏坛沃土
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崔曼曼始终坚信:“教师既要做耕耘者,更应成为播种人。”作为安徽省名师培养计划工作室和六安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她以“趣·思”教学主张为内核,以课题研究为纽带,在教研沃土上开垦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成长园地,构建起城乡联动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面对数学教学的抽象困境,崔曼曼提出“以趣启思,以思促学”的教学主张。她将富有童真童趣的情境融入课堂,坚持引领孩子们“快乐学数学”,并将这些生动实践凝练成课例和论文,多篇相关文章被CN刊物刊载。
教育教学要改革,就必须要研究。为此,她带领团队开展共读共学、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工作,五年形成了百余节优质课例。截至目前,她所领衔的工作室和工作站已有多项省、市级课题圆满结题,在研的课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同时她还和同伴们将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提炼出来,以送教上门、培训教师、文章发表等不同方式进行辐射分享,展现了工作室团队齐心协力、不懈努力、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的教研风范。
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崔曼曼提出“三阶成长法”:新教师“规范入格”、成长期教师“课题驱动”、骨干教师“辐射引领”。她征集团队成员个人发展意愿,定制成长档案,系统构建成长导航系统。每逢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她总会和他们一起深入解读教材,仔细研究学情,进行教学方案的预设,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如果参赛,更是全力以赴,合力磨课,争取最好成绩。在她的指导下,区域内城乡多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省、市、区级数学优质课一等奖......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的黄老师至今难忘备赛场景:“崔老师带着我们仔细推敲教学预案,每个细节都要反复校准。她总能在眼神交汇时读懂我的困惑,一个手势就能让我找到课堂节奏。”
城乡守望,架设均衡虹桥
对党和国家关于教师交流轮岗号召的积极响应,曾经深深埋下的支教情结和对乡村孩子教育的关注,又促使她在多年后主动申请调往地处乡村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六安学校。
在洒满阳光的乡村课堂里,崔曼曼始终践行着最朴素的教育哲学。面对总是慢一拍的孩子,不急不躁,等待他的每一次发言;面对羞怯躲闪的孩子,热情鼓励,夸奖他的每一次勇敢表现。课间,当孩子满手泥巴捉来虫子,开心地和她谈起虫子的种种,她微笑倾听,并鼓励他去查阅资料,做生物小博士讲给同学们听。当留守学生小雨因思念父母沉默寡言时,她和她约定打“悄悄话”电话疏解心情。男孩小锦入学半年后还总是坐不住,她和家长积极沟通,建议孩子在暑假每天坚持5分钟静坐正念练习,如今小锦不仅自控力加强,还成为了班级里品学兼优的领头雁。“孩子回家总兴奋地模仿您上课的样子”,家长们的真挚反馈,成为“教育无小事”的最佳注脚。
在这里,崔曼曼是城乡教研革新的践行者。她引入城区优质资源,将城区教研经验与乡村实际有机融合,定期组织并主持各类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会、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等活动,为学校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为打破城乡教研壁垒,崔老师创建“教研云客厅”,以省级课题为抓手,每2周组织城乡教师开展云端共研。她发起组际共建活动,以骨干教师资源带动青年教师、城区教师资源辐射乡村课堂,搭建起区域小学数学教研“共享枢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跨校流动与再生。
在这里,崔曼曼引领同伴开展乡村教育创新实践。比如针对一年级新生设计的“华六幼小衔接课程”,其中包括“入学准备、我爱我的新学校、华师六安校园礼、华六娃会交往、华六娃会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幼小衔接更科学,新生适应更从容。通过“华六娃会交往”等五维课程,把“双减”要求的“入学适应期”转化为乡村孩子的快乐起跑线。依据新课标开发的“数学+”跨学科项目,“玩七巧板,增新智慧”“时间藏在哪里”等,促使孩子们有机会跨越学科边界去整体认识世界。这些创新实践真正实现了“用学科联动打破认知壁垒,让知识建构走向生命成长”的教育愿景。
如今,崔曼曼依然在书写着她的四季教育诗篇。那些悄然改变的生命轨迹,那些薪火相传的教育理想,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而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书记点评:
崔曼曼老师深耕小学数学课堂,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形成了“趣、实、活、新”的独特教学风格;她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她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通过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指导等方式,带动了一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教师”的深刻内涵——既有精湛的专业能力,又有崇高的教育情怀。
她是一面旗帜,是学校教师团队的杰出代表。她的教育成就,是个人不懈奋斗的结果,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体现;她的专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奉献品格,值得全体教师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六安学校党支部书记张云浩
通讯员 邵行雨 安徽青年报 安青网记者 韦玉柏
来源:安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