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伦博泰 TROP2 ADC 芦康沙妥珠单抗新增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 CDE 受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乳腺癌成人患者。此
5 月 22 日,CDE 官网显示,3 款国产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来自科伦博泰、智翔金泰和鞍石药业。
科伦博泰「芦康沙妥珠单抗」
科伦博泰 TROP2 ADC 芦康沙妥珠单抗新增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 CDE 受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ER2-)乳腺癌成人患者。此前该适应症曾被 CDE 纳入优先审评。
截图来源:CDE 官网
本次获受理是基于 OptiTROP-Breast02 注册 III 期研究的积极结果。这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单一疗法 (5mg/kg Q2W) 对比研究者选择化疗方案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R+/HER2- (IHC 0、IHC 1+ 或 IHC 2+/ISH -) 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根据预设的期中分析,该试验达到主要疗效终点,与研究者选择化疗方案相比,芦康沙妥珠单抗单一疗法在主要终点由盲态独立评审委员会 (BIRC) 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同时,芦康沙妥珠单抗显示出总生存期(OS)获益趋势。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科伦博泰研发的一款靶向 TROP2 的 ADC 药物,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Sacituzumab、可酶促裂解的 Linker 和新型拓扑异构酶 I 抑制剂 T030 偶联而成,药物抗体比(DAR)平均高达 7.4。
截图来源:企业官网
在国内,芦康沙妥珠单抗已获 NMPA 批准两项适应症:2024 年 11 月,获批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2 种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2025 年 3 月,获批用于治疗经 EGFR-TKI 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 突变的 NSCLC患者。
2022 年 5 月,科伦博泰与默沙东签署合作协议,授予后者在大中华区以外的所有地区开发、使用、制造及商业化芦康沙妥珠单抗的独家权利,据悉交易总金额近14 亿美元。
截至目前,默沙东已就芦康沙妥珠单抗启动了 14 项 III 期临床试验,适应症涉及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等。
鞍石药业「安达替尼」
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 鞍石药业申报的三代 EGFR TKI苯甲酸安达替尼胶囊(PLB1004 胶囊)获 CDE 受理,用于 治疗既往经含铂化疗和/或 PD-1/PD-L1 免疫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 此前该适应症曾被 CDE 纳入优先审评。
截图来源:CDE 官网
安达替尼是鞍石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酪氨酸激酶不可逆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非临床药效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 EGFR 20 号外显子插入(ex20 ins)突变、HER2 20 号外显子插入(ex20 ins)突变、EGFR 敏感突变、EGFR 耐药突变和 EGFR 罕见突变均有效。
在 2023 年 AACR 大会上, 鞍石生物公布 安达替尼首次 人体剂量递增和扩展研究(NCT05347628)的中期结果。这是一项评估 安达替尼治疗晚期 NSCLC 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与抗肿瘤作用的 I 期多中心、开放、剂量递增与剂量扩展研究(PLB1004-I-01)。
截至 2022 年 7 月 31 日,共 65 例受试者接受 安达替尼治疗(剂量递增组 32 例,剂量扩展组 33 例)。截至 2022 年 7 月 31 日,≥160 mg QD 剂量水平共 29 例,其中 26 例受试者至少完成一次肿瘤评估,经研究者评估达到客观缓解的 15 例,ORR 为 57.7%;42.3%的受试者达到疾病稳定(SD),疾病控制率(DCR)为 100%。
在 15 例 PR 受试者中,3 例受试者的持续缓解时间(DOR)已超过 240 天(其中 2 例受试者的 DOR 已超过 300 天,且仍在持续获益)。
此外,亚组分析显示,在 ≥160 mg QD 剂量水平且至少完成一次肿瘤评估的 26 例携带 EGFR ex20ins 受试者中,8 例受试者基线时伴有脑转移,其中 3 例疗效评估达到 PR,ORR 达到 37.5%。
接受 安达替尼治疗的 65 例受试者均纳入本次安全性分析。剂量递增阶段的每个剂量组均无 DLT 发生,试验中未观察到 MTD。
试验中不良事件大部分为 1~2 级。 安达替尼在携带 EGFR ex20ins 的 NSCLC 患者中显示出较佳的疗效,无论患者是否有脑转移病灶;在安全性方面,试验中观察到的常见不良事件也在同类药物中均有所报道,经临床治疗后均可恢复,药物耐受性良好。
I 鞍石生物针对该药已启动多个适应症研究,包括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临床 III 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 III 期)和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 II 期)。
智翔金泰 1 类新药 GR2001 注射液报上市,这是一款自研的重组人源化抗破伤风毒素(TeNT)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破伤风神经毒素,有效阻断其进入神经元细胞,从而预防破伤风。此前该药曾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
截图来源:CDE 官网
该药最早于 22 年 9 月首次在国内申请临床,23 年 1 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预防破伤风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并于今日首次报上市。
2024 年 8 月,智翔金泰宣布 GR2001 注射液已顺利完成 II 期临床试验,将正式启动 III 期临床试验。这是一项 随机、双盲、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 评价肌肉注射GR2001 注射液在疑似破伤风暴露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具体结果尚未披露。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其病死率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极高,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 目前临床上用来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被动免疫制剂主要包括破伤风抗毒素 (TAT) 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IG) 。
而 TAT 含有的马血清蛋白为异体蛋白,注射前需要进行皮试,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而 TIG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价格较昂贵、来源少、制备复杂、供应不足等因素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目前破伤风预防领域仅有一款重组全人源单抗上市,即今年 2 月获批的「斯泰度塔单抗」,用于 外伤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来自珠海泰诺麦博制药。
来源:颖儿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