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都古韵,夏意渐长。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联合承办的第25届心律学大会(CHRS 2025)暨2025年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学术年会将于2025年5月23-25日在河南郑州盛大召开。大会
蒋晨阳教授:豫见“心”未来,智绘“律”之城
本届大会以“豫见“心”未来,智绘“律”之城”为主题,兼具传承与创新,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多层次的为与会者打造了一个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亮点纷呈,助力心律学领域的蓬勃发展,为患者带来福音。
从热能到脉冲场,开启消融能量新天地
过去几十年中,相关领域专家一直在寻找安全、高效的新型消融能量,PFA应运而生,前景广阔。本届大会将着重展现PFA这一技术,设立脉冲消融论坛等多场会议,涵盖生物物理学原理、操作规范、潜在并发症、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解读等内容,使临床医生对PFA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助力其规范化应用及推广。
人工智能+医学,助力探索心律诊疗新范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医学领域的当下,本届大会紧扣前沿,特设心律与人工智能(AI)论坛、通用AI大模型论坛,深入探讨AI在医学中的多元应用。一方面,从通用AI视角探索AI大模型如何提升医生工作与学习效率,助力临床信息结构化、优质化,推动心律学领域AI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专业医学角度研究医用AI辅助诊断、优化诊疗流程、降低医疗成本的路径。
医工融合,共筑心律健康新蓝图
本届CHRS是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联合承办的,依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天然的好基因,医工融合成为了本次大会的一大特色,临床专家与工程师团队围绕心律失常诊疗的"卡脖子"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创造新的可能。
心律失常医工融合创新技术论坛在脉冲场消融原理,AI-ECG临床应用、可穿戴设备研发、室速消融导航系统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充分交流。希望进一步推动工程技术与医学知识结合,助力开发出更符合临床需求的我国原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提高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从临床需求到产品实现创新闭环。
强强联合,同筑心律领域绮丽新篇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承载着“守正创新”的文化基因。选择在此举办心律学盛会,既是对医学传统的致敬,亦是对技术革新的期许。
此外,本届CHRS将与河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学术年会联合举办,既依托了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蕴与本土学术资源,又融合国内外顶尖心律专家的智慧,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有望实现区域诊疗经验与国家级学术平台的深度碰撞,打造兼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学术合作典范,共同推动心律学领域的协同发展与整体跃升。
兼具传承与创新,共绘心律学发展壮丽画卷
为了进一步普及心律学最新知识和研究成果,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推动学科的进步和繁荣,本次大会共设置了30多个论坛、100多场专题会议。整体设计思路兼具传承与创新;在延续往年基础电生理、起搏技术、科研能力等传统培训模块之上,特设儿童心律失常、药物诊疗、危重症救治及护理等专场,构建"技术传承-临床精进-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学术交流体系,以期全方位提升青年医生的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在专场设置上,也更加对标HRS年会,希望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学术水平的差距早日实现从目前的“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引领国际心律学发展。
除此之外,本届年会还设置了“青年术者大赛”,旨在挖掘与培养更多的青年优秀医生,促进其操作技能及理论水平的全面提升。今年的大赛吸引了众多青年术者。首轮比赛以完全盲评的形式,公平公正的选出了48位青年术者;48进12半决赛也于半月前圆满收官,期待总决赛的精彩角逐。
5月19日-5月22日,大会官网还将开启线上经典手术与创新手术直播活动,为海内外广大一线术者、观众呈现精彩的手术与前沿技术。
薛玉梅教授:解码心脏节律科学新前沿
心律学领域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近年来,心律学领域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在新理念、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理念方面,首先近年来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更加充分,推动了指南的迭代,使相关推荐更加具体、清晰。以房颤消融为例,房颤消融的适应证进一步拓宽,推荐级别提升。对于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或可作为一线治疗策略。对于既往临床控制不佳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高龄等特殊房颤患者,相关进展同样显著。其次,在血栓防治领域,抗凝治疗尤其是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证据更加充分、证据级别也进一步提升;左心耳封堵的推荐级别在欧美及我国指南中也略有提升,相关推荐也更加明确,使临床医生有了更清晰且可执行的参考标准。
在硬件设施方面,房颤消融能量历经不断探索发展。从传统的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到如今备受瞩目的脉冲场消融(PFA),技术革新持续推进。PFA采用高强度电场,能在毫秒级、纳秒级时间内瞬间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使之穿孔发生不可逆损伤,最后导致细胞凋亡。由于PFA具有组织选择性和非热源性特点,显著降低既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并大大提高手术效率,为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复杂心律失常治疗翻开了新篇章。
在软件配置方面,近年来随着三维导航系统、压力感应消融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涌现,全国多家医院也陆续探索开展无射线心律失常消融手术。此外,有学者试图进一步对脉冲能量等进行更新,以实现无麻醉消融,这仍需医工结合以进一步进行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美国心律学会年度科学会议(HRS 2025)上展示的标测工具和软件也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打破认知壁垒,了解心律失常从边缘到核心的崛起之路
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心律失常专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并非“王婆卖瓜”的自吹自擂,而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客观认知——心律失常在结构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均较常见,是心脏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亚专科。
近年来,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相关硬件及软件技术的迭代升级,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通过介入治疗策略解决。例如,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可通过植入起搏器预防。
然而,目前部分非心律失常专科医生,仍认为心律失常仅可通过药物治疗,对房颤消融的认识也停留在20年前,心律失常专科知识的跨学科普及力度严重不足。因此,目前不但需要加强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内部的学术交流,还应积极推动与心脏科其他亚专业、急诊等相关科室的互动合作,通过学术分享与经验交流,让更多医生了解心律失常专科的技术进展与临床价值,共同提升心律失常的综合诊疗水平。
CHRS会议——知识传播的载体,学术共建的枢纽
本次CHRS会议不仅可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还可作为学术共建的枢纽。
首先,在本次CHRS会议上,将有众多临床医生感兴趣的话题汇报;有限的时间资源或无法获取海量的知识供给。您可以聚焦与自身研究方向高度契合的核心议题,精准锚定学术兴趣点与职业发展需求的交集领域。
其次,与会临床医生还可深度参与专题讨论、主动发起合作意向等,结交领域内的优秀前辈和优秀同道,推动跨机构研究数据共享和多中心项目协作,将会议转化为个人学术生涯的关键支点。
2025年5月23-25日,相约郑州,邀您共赴这场关乎心跳的学术智慧碰撞之约。
会议时间
2025年5月23-25日
(会前活动:5月19-22日线上直播)
会议地点
中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
专家简介
蒋晨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房颤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国家介入培训基地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指导教师,国家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和提升项目(CDQI)房颤中心秘书长,医促会心律与心电分会常委,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委,浙江省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常委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多项课题,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担任《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PACE》、《Heart Rhythm Case Report》、《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s》、《Cardiology Discovery》等多个专业杂志编委专家简介
薛玉梅 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所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多项课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特别是心房颤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擅长经导管射频消融及起搏器植入治疗各类心律失常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