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还是雷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22:25 3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一口气拿出了亮相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YU7等产品。

内容来源:笔记侠(Notesman)

笔记君说:

在刚刚结束的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小米一口气拿出了亮相手机SoC芯片小米玄戒O1、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YU7等产品。

尤其是小米首款自主研发的旗舰芯片玄戒O1,在109平方毫米上放了190亿个晶体管,在多核跑分和GPU性能上,媲美苹果最顶尖芯片。

发布会最后,雷军说:“今天的小米,肯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在下一个五年,小米会用更好的成长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但最近,雷军和小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三个年轻的生命,不仅让小米15周年庆蒙上了阴影,也让这家带着“顶流”光环跨界造车的企业,第一次如此沉重地面对公众的质疑。

紧接着,又有私自限制马力和或许涉及虚假宣传的挖孔前舱盖导致大量用户退车。

这一件件事情犹如一颗颗落石砸在雷军和小米人的身上。

5月10日,雷军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过去的一个多月,是他自己创业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取消了出差和社交媒体的互动。

曾经的雷军和小米,是“国民良心企业”的代表,曾被无数人追捧,甚至“捧上神坛”。今天,却面临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公众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回顾雷军的“快与慢”,还原一个真实的雷军,还要讲讲在“加速主义”盛行的快节奏社会,如何用“慢哲学”行稳致远,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雷军的“快”

雷军,一直很快。

早在大学时代,原本很喜欢睡午觉的雷军,看到其他同学不睡午觉看书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心慌,怎么也睡不着,不敢睡了。

他担心其他同学在他午睡时学得更多,怕自己被他们远远地抛在后面。为此,他不仅戒了午睡的习惯,还严格执行以半小时为单位的学习计划。

雷军更是在每天早上7点,就到教室占座位。周末他喜欢去看电影,但经常要自习到九、十点钟后去赶第二场。

在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雷军说:“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武汉大学是国内最早实施学分制的高校之一,学分制源自于哈佛大学,学生只要修完一定学分就可以毕业。雷军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

后来,在加入金山之后,他如饥似渴地向前辈学习编程和管理技巧,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曾被同事戏称为“IT劳模”。雷军勤奋好学、技术拔尖,很快崭露头角。仅仅6年后,年仅28岁的他便被任命为金山软件总经理。

金山成功上市后,雷军辞去了在金山的全部职务。先后投资了卓越网、UC、YY、金山云等新项目,但这些都距离他心目中的大事业太远。

2009年前后,智能手机在全球迅速兴起,苹果和安卓系统风靡一时。这一次,雷军敏锐地意识到下一个风口已经到来——移动互联网将比PC互联网大十倍,智能手机将成为新的超级市场。

于是,他创办了小米。

作为全球第一家以成本价定价的手机厂商,小米在37小时内就卖出4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8亿元。2012年出货量为719万台,销售额达到126.5亿元。

小米第二轮融资就拿到9000万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投资者告诉雷军,达到这个估值,谷歌花了七年,Facebook花了六年,小米只用了一年半。

2012年6月,雷军宣布小米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整体估值达40亿美元,短短8个月估值翻四倍。

2014年12月29日,雷军宣布小米完成F轮11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450亿美元。

这一切,都太快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体现雷军的“快”:有一次,雷军从外面演讲归来,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碗米饭和一碗粥,雷军举起碗,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了下去。

2021年,在外界仍质疑不已之际,雷军高调宣布小米正式进军造车领域,并亲自挂帅成立小米汽车部门。

这一次,他已年过五十,但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造车”。

寥寥数语,既有背水一战的孤注决心,也饱含对造车事业志在必得的豪情。

他自己说过一句话,非常关键:“智能电动车=四轮带着电池+软件系统,本质上就是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 也就是说,在雷军眼里,汽车是超级终端,是手机之后最大的平台机会。

自从2021年官宣造车后,小米几乎躺在了热搜榜上,围绕小米造车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巨大关注。

2024年3月底,小米首款车SU7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巨大的流量红利下,不仅SU7一路畅销,第二款车YU7的动向也备受关注,屡次登上热搜。

正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3月29日晚上,事故发生了。

于是,有了后来舆论的滔天洪流。

二、“加速主义”与“内卷”

1.加速主义:速度是一种信仰吗?

雷军的快,背后折射的是现代大行其道的“加速主义”。

那,什么是“加速主义”呢?

这是一个哲学概念,简单来说,加速主义就是相信:科技跑得越快,社会进步就越快。

马斯克、黄仁勋、杨立昆、山姆·奥尔特曼这些科技企业大佬认为,与其慢慢等社会适应技术,不如拼命研发AI、脑机接口、太空航天这些前沿科技,用技术爆炸直接冲破现在的社会瓶颈。

这个理论为什么现在流行?看看我们身边就知道:ChatGPT半年迭代一代,星舰飞船说炸就炸接着再造,科技迭代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支持者觉得,只要技术跑得足够快,能源危机、医疗难题这些"拦路虎"都能被甩在身后。

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油门踩死!

这种有效加速主义当然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经济增长提速、国家竞争力提升,但我们也不能看不到它的缺陷和消极影响。

比如,科技差距会越拉越大。可能硅谷精英在讨论火星移民的时候,偏远地区还在为用水用电发愁。

当机器人辅助医生动手术的时候,贫困地区可能连最基础的医疗保障都做不到。技术越先进,掉队的人越多。

再比如,社会根本来不及适应。去年大家还在学直播带货打造个人IP,今年就要搞AI生成视频;刚搞明白区块链,量子计算又来了。

这种高速之下,肯定会给社会带来就业、摩擦和冲突等一系列的问题,普通人很容易患上“科技焦虑症”,没准还会导致“未来休克”(普通人因为社会变化过快而出现的心理失调)。

又比如,全球科技竞赛白热化。就像百年前列强抢石油,现在大国在抢数据、抢算法、抢算力。AI技术已经成了新型战略武器,这种竞争稍有不慎就会擦枪走火,到时候开弓可就没有回头箭,再后悔也是来不及的。

我们说回雷军和小米。

当年,一本《硅谷之火》在年轻的雷军心里种下了科技创业的种子,雷军在介绍小米SU7的时候也曾说:“速度不仅仅是参数,还是一种信仰。”

但对速度的崇拜,真的可以称为一种信仰吗?

雷军是否从心里也认同“技术加速主义”呢?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

2.内卷:这样做真的可以持续吗?

毫无疑问,雷军是一个“卷王”。

当年,为了和微软竞争, 雷军带领金山团队经常废寝忘食,常常以最快速度吃完午饭,余下时间均用来开会,主动放弃所有节假日,几乎全年7x16投入工作。

2015年,为了处理好小米手机供应链问题,雷军早上九点上班,到了凌晨一两点还坐在会议室里。有一天下班的时候,雷军数了下,一天居然开了23个会。

在央视节目《遇见大咖》上,雷军回忆,他三分钟吃一顿午饭,平均一天开11个会。

被问到汽车价格战时,他直接说:“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还怕卷吗?”

我们可能都没见过凌晨五点武汉大学的樱花,但是雷军见过。雷军是“中关村劳模”,小米员工也是。前段时间,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有小米手机部门的员工则表示,不同组情况不一样,日均工时要求低的组是10.5小时;有的组甚至要求日均14、15个小时,他们部门要求12.5小时。卷,非常卷。从小我们中国人便被教导“勤劳致富”的观念。“勤劳致富”是内卷形成的重要文化根源,其核心在于将“富”定义为成功的唯一标尺,并将“勤劳”奉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这个单一的价值观将“财富成功”锁定在“劳动力的不断投入”上,却很少提及创造力、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意义的实现在财富创造中的角色。当工作的意义从社会价值的创造途径逐步被扭曲成单纯获取财富和成功的工具,我们还会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的长期竞争力吗?这个问题,我们也不得而知。三、有些事慢慢来,比较好

加速主义和内卷,从长期来看,是需要谨慎的。跑得太快,跑得太猛,是要跌跟头的。

在这个快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些慢哲学。

你是否曾在加速中错漏百出?

是否因急于求成而陷入更大的困境?

来看看下面这些企业家是如何做的吧。

在离开苹果的那段时间里,乔布斯曾前往日本,继续跟随乙川弘文禅师深入学习禅宗哲学。他通过冥想和深度思考,让自己“慢下来”,在返回苹果之后,凭借“少就是多”的极简主义,拯救了破产边缘的苹果公司。

近些年火出圈的胖东来,也用“慢哲学”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快速度”,堪称当代“慢也是快”的最好注解。

这些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圆满,往往藏在“缓”与“慎”的节奏中。快不如稳,急不如精,慢下来,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竞争力。

其实,有些事是快不得的,这个道理雷军也知道。

雷军认为,程序员必须要写足够代码量的程序,才会有感觉,这是一个苦力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雷军曾公开说:“我的一个学长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在全世界非常出名,他说每个博士生必须写十万行代码才能毕业,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进任何一个大企业基本不用面试。

国内培养的大部分的研究生、博士生,动手能力都偏弱。没有写过足够的代码量,想成为高手是不可能的,只能纸上谈兵!”

他也很清楚,冒进是要不得的。

在2006年金山公司一次高层会议上,公司的大多数董事认为,在错过2003年的上市机会后,金山应该把握住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机会,这可以给金山走向国际打下基础。

雷军却再次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过去几年金山人的步子迈得太大了,走得太快了。他建议大家把步子慢下来,这样也好给大家一个调整的机会,冒进是不成熟企业的做法。

在创办小米的早期,雷军也经常告诉小米团队,小米手机应该向同仁堂学习。作为百年中药行业的老药铺,同仁堂古训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做芯片这件事,我们就能看到雷军和小米就下了“慢功夫”,同时也下了“硬功夫”。

前几天,雷军发长文回忆了自研芯片的研发历程,称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

雷军表示,有不少人嘲笑澎湃SoC没有后续,但他想说,那不是我们的“黑历史”,那是我们的来时路。

玄戒立项之初,就提出了很高的目标:最新的工艺制程、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第一梯队的性能与能效。

四年多时间,截止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135亿人民币,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雷军表示:“我相信,这个体量,在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都排在行业前三。”

现在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小米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190亿,在技术上已经跻身第一梯队。

央视新闻公开认证,这是中国内地3纳米芯片设计的一次突破,紧追国际先进水平。

小米将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后,全球第四家发布自主研发设计3纳米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的企业。

另外,我们觉得大家应该多给雷军和小米一些宽容。毕竟他曾给过我们尊重、惊喜、热情和希望。我们也愿意相信雷军和所有小米人,都是诚恳且厚道的一群人。

我们也应该给雷军和小米一些时间和耐心,让他们慢下来,稳下来。

小米汽车现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小米一家的问题,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乃至我们整个时代都需要深思的课题:

在科技变化如此剧烈的当下,技术进步究竟该怎样保持对生命的保护和敬畏?一旦出现事故,车企又该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智能驾驶,宣传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未来已来、解放双手的错觉。

有些用户可能因此放松了警惕,觉得车子能搞定一切。但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技术远没有达到万无一失的地步,而一旦失误,付出的代价往往是生命。

科技可以加速,生命不能重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笔记侠注:这句话意思是,刚开始做的时候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多用以告诫人们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始终如一)。

这句古话,值得我们所有人好好想想。

写在最后: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

雷军也说过:“最本质的是你要懂自己。”这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人,认识你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穿越千年时光,时刻在提醒着我们。

武汉大学哲学院的赵林教授在《西方哲学史演讲录中》谈到:“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市场化的时代,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学习任何东西,首先都要问:它有什么用?”

赵林教授认为,哲学的最大用处就在于改变你自己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如果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改变了、提高了,那么你对世界的看法肯定就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会看到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刻的奥秘。

站在商业文明迭代的转折点上,中国企业不只需要高歌猛进的解题高手,更需要能够重新定义问题的哲学型企业家。

这不仅是商业竞争的突围之道,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向创新文明蜕变的必经之路。笔记侠PPE(政经哲)课程的价值,正在致力于为这场思维革命培养企业家的哲学思考,同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政经哲思维。哲学寻根追源,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论和逻辑,帮助我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细化问题,分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本身的内在价值及其解决问题的合理或最优方法等;政治学要厘清政体、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深查政权的建立与程序、权利的分配与制衡、政策的提出与论证,研究如何能最有效地贯彻落实特定的政治价值与理想;经济学则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规律、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正当性。
作为国内第一个面向企业家的PPE(政经哲)课程,笔记侠希望“建一流的政经哲商学院”,赋能第五代企业家兼具中国智慧与国际视野。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向最好的学习,组织一流的同学、一流的导师、一流的校组织,从世界范围带来一流的政经哲观念和商业洞见。
笔记侠PPE课程2025级学员,持续招募中。

来源:笔记侠

相关推荐